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779篇
综合类   432篇
水路运输   313篇
铁路运输   278篇
综合运输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针对双层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文章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综合考虑机头正面推力、地层损失及注浆的共同作用,模拟计算顶管施工过程,探讨顶管施工顺序及管材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双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最大沉降出现在下层顶管上侧,并随着上层顶管开挖该值降低17.84%,下侧隆起值变化不大;双层顶管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区域在顶管轴线前后及左右-3.2D1~3.2D1范围内;先行施工的下层顶管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占总沉降的78.05%;后续上层顶管的开挖导致机头前方隆起明显,表现为总沉降减少,机头通过后地表沉降增加,最大增加21.95%,并随着顶管推进地表隆起增加及衰减的速率都有所降低;先施工上层顶管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先施工下层顶管工况增加20.5%,增幅较大;混凝土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大于钢顶管,最大增加26.13%,且地表主要受影响范围增大为-4.8D1~4.8D1。  相似文献   
52.
随机场消防车作为一种特殊作业消防车,因其独特的使用要求,使得它在底盘性能、动力系统布置及消防操作上与普通消防车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国际新型机场消防车的不断涌现,我国机场消防车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机场消防车正向着高机动、国产化及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交通工程担负着更加艰巨的重任,社会对公路工程的要求日益提升。混凝土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极为重要的材料,优化混凝土技术,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使得公路桥梁更加稳固、耐用,同时也能提高公路桥梁的安全性。为此,针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与研究,积极探索裂缝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提升公路桥梁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54.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根据HPV6、11、16、18、31、33型L1ORF高度保守区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HPVL1区共有引物。该引物除与上述六型有很高的同源性外还可覆盖其它已知的20多型与女性肛生殖区感染有关的HPV。用该引物及PCR技术对一组计144例活检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理确诊的尖锐湿疣、子宫颈癌及外阴癌组织、正常宫颈标本中HPVDNA序列检出率分别为100%(55/55)、70%(28/40)和13.3%(2/15)。另外,34例临床诊断而未被病理证实的尖锐湿疣HPV-DNA亦呈阳性,说明在对这类病变进行病理诊断时有必要进行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56.
传统的船舶电缆绝缘老化程度检测方法通过计算断裂伸长保留率来完成检测,只能判断出电缆的工作状态,无法检测出电缆绝缘老化程度。通过分析剩余硬度保留率与船舶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线性关系,研究了一种新的船舶电缆绝缘老化快速检测方法,建立船舶电缆数据分析模型,模型运行过程分为6步,根据模型完成剩余硬度保留率的计算,从而确定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由实验结果可知,给出的方法对于船舶电缆绝缘老化程度的检测能力高于传统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船舶安全航行和船舶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短路故障,直接影响了船舶航行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并分析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短路故障,本文将短路模拟计算方式引入其中,对船舶短路故障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计算模拟得到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的故障模型,对故障的可修复性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短路时的各个节点状态,提高了船舶电力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为了进一步提升深海阵列式拖曳系统的深度调节性能,满足阵列式拖曳系统不同深度作业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通过内部调节机构来改变运动姿态与深度变化的水下拖曳体,并对这一水下拖曳体的水动力学进行数值计算。在研究其水动力学相关参数基础上,分析水下拖曳体重心位置变化与运动姿态的关系,验证内部调节机构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拖曳体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不同俯仰角下水下拖曳体深度变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在俯仰角40°左右范围内,拖曳体的升力系数最大,并呈现较好的深度调节运动姿态。  相似文献   
59.
对海上风机支撑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求出结构危险节点的载荷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结合疲劳损伤模型和Dirlik概率模型,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支撑结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由于时域法计算疲劳寿命需进行应力循环计数,这一过程需处理的数据庞大,耗时长.频域法省去应力循环计数,代之以概率密度函数,可相对准确、快速地计算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irlik概率模型的频域分析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海上风机支撑结构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情况,计算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0.
黄河清 《中国水运》2009,(10):26-27
作为长江集装箱港口主力军——南京港,为进一步发挥在上海组合港中的作用,确立自己江海转运主枢纽地位,争取开创第三个发展高峰,推进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需接纳各种资源,借助各种优势,把握各种机会,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借鉴近几年港口业新出现的建设无水港的经验,不适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