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557篇
综合类   325篇
水路运输   149篇
铁路运输   169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61.
中低速磁浮列车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制动方式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有所差异。通过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制动控制原理、制动力管理和基础制动方式进行分析,验证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为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设计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2.
对某无横撑钢管混凝土拱桥实施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测试并分析静载工况下的拱肋和系梁挠度、吊杆拉力、拱肋与系梁的截面应力.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受力合理,具有良好的刚度与强度.在动载试验中,测试其自振特性,进行了跳车试验,并分析了在行车下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263.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铁2号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研究了盾构法施工中的盾构施工参数(包括推进力、工作面土压力、刀盘扭矩等)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通过对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地表沉降规律,对后续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4.
当前,禁止在内燃机零部件上使用铅作为合金元素的法规业已实施,并且,由于普遍应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小型化、低黏度机油、起动一停车系统等新技术来降低发动机的燃油耗及排放,曲轴轴承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苛刻。针对曲轴轴承工作环境的变化,着重叙述在实现发动机高功率、小型化及降低摩擦损失等方面开展的摩擦学研究,介绍轴承材料研发及其设计理念的创新与成果.也对在曲轴轴承上应用的新型表面处理工艺及减摩技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65.
固定辙叉查照间隔及心轨加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6.
概述欧洲高速铁路道岔标准制定情况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主要标准的特点。介绍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标准体系建立的过程,该标准体系由设计、制造和铺设3个部分组成,包括6个标准。阐述各标准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和主要特点,分析我国与欧洲高速铁路道岔标准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7.
介绍了日本221系电动车组制动时产生较大噪声的机理,探讨了降低该噪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8.
研究了国内外混凝土桥梁检测评估方法与相关标准。以钢筋混凝土拱桥为例,详细介绍桥梁检测试验、加固和加固后试验的全过程,在进行桥面板、拱上连续梁及拱肋的加固后,再进行静动载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桥刚度与强度有显著改善,行车冲击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269.
钢轨轨底坡对重载铁路轮轨关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我国重载铁路钢轨轨底坡对轮轨关系的影响,计算分析不同轨底坡条件下,重型钢轨75kg/m(CHN75)与LM车轮踏面匹配时的静态轮轨接触参数.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我国重载货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仿真计算两种轨底坡工况下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对于75 kg/m(CHN75)-LM接触副,与1/40轨底坡相比,采用1/20轨底坡时接触点的分布更为均匀、合理.当轨底坡由1/40增为1/20后,相同轮对横移量下的轮径差和接触角差均有所增大,改善了轮对重力刚度,提高了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并使轮轨接触斑面积增大,降低了滚动接触疲劳发生的几率.为我国重载铁路轨底坡的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