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钢管桩是海洋工程最广泛采用的桩型,复杂地层条件下钢管桩沉桩施工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依托实际工程,基于地层原位试验、沉桩模型试验、基桩可打性分析、现场足尺试验,开展密实含砂碎石和卵石地层钢管桩沉桩施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人工模拟地层进行模型试验,桩侧土摩阻力试验结果应适当提高。2)密实含砂碎石和卵石地层中钢管桩桩端闭塞系数可取0.7~1.0、桩侧单位面积摩阻力可取225 kPa、桩端单位面积阻力可取不低于13 MPa。3)密实含砂碎石和卵石地层中钢管桩振动和冲击法沉桩困难,为达到设计入土深度可能需要通过恰当的方法清除桩内部分土塞。  相似文献   
12.
在GPS高精度变形监测应用中常采用GPS相对定位方法,利用载波相位双差观测值建立定位模型并进行高精度定位解算.根据不同的变形监测应用模式,其载波相位双差模糊度的处理在细节上也有所不同.文中针对3种变形监测应用模式,讨论了双差整周模糊度的不同处理方法,并利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设备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棘轮继电器等效电路的设计方案,对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三步有限元方法离散Navier-Stokes方程,并借助CLEAR-VOF方法、大涡模拟方法追踪水体自由表面和模拟湍流效应,建立了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籍此研究了规则波作用下开孔沉箱的反射率和波浪总水平力,并与物模试验结果和其他学者的数模结果以及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为波浪与开孔沉箱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探索了一种新的数值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原型测试和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坝顶门机各种负荷工况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客观反映了门机的受力特性,是保证门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为门机结构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某款6×6传统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为原型,对其驱动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利用CRUISE对原车进行建模,针对矿山的实际环境进行了循环工况设计,通过仿真结果与原车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矿用自卸车在满足动力性的同时保证了整车燃油经济性,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轴移动荷载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多轴移动荷载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特性,通过现场调查建立了不同轴型作用下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了单后轴、双后轴及三后轴轴载均匀分布、三后轴车轴载不均匀分布及三后轴车前轴悬空条件下对路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轴车轴距大于3 m时,各轴对路面的作用相互独立,轴数的增加对路面竖向位移产生叠加作用,对路表最大剪应力及压应力影响不明显;三后轴车中轴对路面竖向位移作用最大,较前轴及后轴分别增大23.7%和18.2%,中轴及后轴对路表剪应力有一定影响,而各轴对路表最大压应力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多轴车轴载不均匀分布对路面破坏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开敞式碟形码头的泊位长度,我国港口设计规范与英国规范和OCIMF指南中的规定值差别较大,我国规范规定的泊位长度较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水池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开敞式蝶形码头的泊位长度对系泊船舶的系缆力和运动量的影响。实验水文条件考虑波浪、潮流、风要素,实验船型为30万吨级典型油轮,采用3种泊位长度布置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缩短码头泊位长度,并均化缆长分布,能使缆力分布趋于均匀,并减小与横向约束相关的船舶运动量。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随着车辆载重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车辆操纵性能的提高,简单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能够减轻驾驶员操作负荷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并于 20世纪 30年代应用在重型车辆上。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借助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空气压缩机和发电机等,以液力、气力或电力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量,使驾驶员可以轻便灵活地操纵汽车转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驶安全性。2 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液压泵一直随发动机同时运转,增大了燃油消耗,为了克服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燃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新的《22型(23型)客车厂修规程》与原《客车厂修规程》(草稿进行对比,总给出新厂规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