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142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前新能源轻卡转向系统根据载荷不同,采用EHPS或EPS。EHPS转向系统由转向盘总成、转向管柱带中间轴总成、循环球液压转向器、转向直拉杆总成、转向油泵带电机总成、动力转向油壶总成和动力转向高低压油管等零部件组成。EPS转向系统由转向盘总成、转向管柱带中间轴总成、循环球电动助力转向器(X-EPS)和转向直拉杆总成组成。文章主要对两种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轻量化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3.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庐铜高速公路段某混凝土箱形梁桥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箱梁桥在跨间设置与不设横隔板情况下的箱梁横截面正应力、抗扭刚度、以及截面变形等因素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加设横隔板后,箱梁受力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4.
利用空间机构运动学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对导向机构结构参数和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算法使得悬架的设计更为精确、清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后,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55.
CNG/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抗磨与抗氧化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T205、T706、MoDDP作为抗磨剂以及抗氧剂的作用机理。根据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对润滑油抗磨性能、抗氧化性能的要求,选择了常用的几种添加剂,通过试验考察了基础油对单一添加剂的感受性,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几种添加剂之间的复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几种添加剂的配比为:T205M∶oDDPT∶706L∶135∶L57=4∶2∶2∶1∶1时,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6.
对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作用原理及加固机制进行分析,阐述了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应用于金温铁路加固边坡的设计要点和施工方法,对这种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7.
轻型自卸车举升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借助任意三角形的计算公式来求证验算举升机构的设计。运用参数化设计分析自卸汽车的马勒里举升机构的干涉受力情况,为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8.
根据焦柳线靖州工务段管内路基边坡病害处理工程的实践,探讨了路基边坡病害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9.
某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型工装样车在光滑沥青路面上行驶时,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2 700 r/min时驾驶员内耳主观评价轰鸣严重,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该工况下声压响应曲线存在峰值,且二阶响应为主导。整车加速仿真分析在2 730 r/min存在对应峰值,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贡献量分析确定后背门中部拍合模态与车身声腔二阶模态耦合是引起加速轰鸣的主要原因。对后背门模态进行改进,使其与声腔模态避频,后背门模态为单体模态和实车安装状态,首先对单体约束模态进行改进,寻找优化方案,然后在整车状态进行验证,确定出有效合理方案,最后经实车测试该轰鸣峰值降低3~4 dB,满足既定的目标线要求,主观评价可接受。运用后背门子系统约束模态优化解决整车加速轰鸣的思路,对类似的实车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0.
为确定合理的临时支撑间距与拆除时机、负弯矩区剪力连接件类型及是否设置桥面板预留槽等,以便于钢-混组合连续梁桥设置合理的预拱度,以某(40+75+75+40)m钢-混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关设计与施工因素对预拱度设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梁拼装时应采用临时密支撑,并在正弯矩区桥面板混凝土浇筑后再拆除临时支撑;负弯矩区应采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桥面板正、负弯矩交界区域应设置桥面板预留槽;仅边跨设置向上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拱度值,而中跨不需设向下的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挠度值。该桥边、中跨跨中钢梁制造预拱度分别为17.7mm和161.9mm,施工时考虑了10mm的弹性变形预抬值。成桥时组合梁线形误差在±10mm内,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