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本文结合兰州铁道学结构大厅网架结构的设计,应用有限元法及差分法对网络结构进行计算和分析,其结果显示出有限元法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较大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62.
以煤焦油渣制备的改性低温煤沥青为基础,以煤油为稀释剂,探讨了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并制备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进而利用渗透试验、层间拉拔试验等方法,考察了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和层间结合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氯丁橡胶(CR)的掺量或煤油的比例,可以提高改性低温煤沥青的溶解利用率。在氯丁橡胶(CR)掺量0.5%、煤油与沥青的比例为2∶10、洒布量为1L/m~2时,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的渗透深度可达8mm,与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渗透性能相当。与液体石油沥青相比,液体改性低温煤沥青透层油在层间结合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3.
缪谮  屈文忠  邱阳  张陵 《汽车工程》2001,23(1):9-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该模糊控制方法可以有线自适应调整模糊控制的有关参数。1/4车辆模型作为系统仿真对象,模糊逻辑控制器可以显著发减小车辆的振动及干扰,提高车辆受路面激励时车辆的舒适性。仿真结果清楚地表明该模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当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该模糊控制器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4.
165.
渝黔高速公路真武山隧道为西南地区已建最大规模的3车道扁平状大断面长大公路隧道,跨度大、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且无法回避。设计中进行了大量的方案比选工作,在设计和配合施工工作中,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克服了重重困难,使隧道在提前一年工期条件下顺利通车。  相似文献   
166.
在分析目前常用敞开式布置AT分区所主接线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其主接线方案的不足及各种改进方案,其中最佳接线方案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7.
针对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所应有的电话调度与在线会商需求,提出了采用SIP协议的调度电话系统.系统包容了现行所有的语音通信方式,拓展了高速公路的调度指挥范畴.采用IP网络实现的会议等管理功能,在系统接入能力、会议组织能力等方面,超出了传统方案,同时可大大节省应用开支.  相似文献   
168.
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气化技术的进步,电动车组高速、高效、安全、环保的优越性源于其动力不设在车上,而是取自地面供电设备。电力由固定在地面上的接触网通过车载受电弓输入车内,电源为25kV、单相、50Hz交流电。但是这种标准的固定式接触网在动车段和机务段的车间内既无法安装,也不能进行正常的检修作业。  相似文献   
169.
在现有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的基础上,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引入视频联网监控的层次划分和交通监控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省域范围内的多级交通视频联网监控平台,实现视频监控平台的联网、授权、认证、调用等功能,使得省内各相关营运部门和管理部门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共享交通视频资源,为道路运营和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0.
借助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发现某预研项目车辆具有过多转向趋势,在全面分析车轴左右轮荷变化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车辆转向特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本项目提出可通过加粗前悬架横向稳定杆直径的办法来获得车辆的不足转向特性。通过对多种匹配方案的仿真分析和对比权衡,并结合国标对稳态回转实验的评价打分方法,最终确定把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之比由1.17增加到1.96,此时车辆的过度转向趋势得以消除,并具有了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