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00篇
综合类   14篇
铁路运输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单介绍了台湾海峡通道的工程建设条件,对比、总结了前期线路研究情况和桥梁方案探讨情况,对台湾海峡通道的优先建设线路和功能需求分别做出了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桥梁方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2.
对现有的国内外桥梁技术状态评估主要方法和研究水平进行了论述与总结,讨论了目前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是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体系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目前所应尽快开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3.
矮塔斜拉桥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叙述矮塔斜拉桥在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状况,讨论该种桥型的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提出索梁恒载比、索梁活载比和名义刚度的概念,并对这种桥型进行界定,试图揭示这类桥梁的力学本质,最后对该种桥型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秦肖  潘济  肖汝诚 《中外公路》2023,(4):100-104
附属结构作为桥梁结构中的重要构件,其耐久性会影响桥梁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由于多塔悬索桥整体结构更柔,变形更大,附属结构处累积位移量也更大,因此附属结构耐久性问题在多塔悬索桥下更为突出。为了定性分析桥梁结构的体系参数(包括塔梁连接方式和缆梁连接方式)对附属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建立某四塔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影响线加载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塔梁连接方式以及缆梁连接方式下的梁端以及支座位置处的位移累积量。结果表明:采用塔梁固结方式减少梁端纵向位移和转角位移累积量的效果最显著;塔梁纵向连接的约束越强,梁端以及支座处纵向位移越小;设置中央扣的方式有利于减少纵向位移累积量,同时也能减少转角位移的累积量。  相似文献   
45.
现代斜拉桥箱形主梁结构空间效应明显,单纯由平面分析很难反映桥梁实际受力状况,这种空间效应主要以箱梁的正应力空间不均匀分布现象为主.文中以招宝山大桥为例,运用空间计算软件ANSYS对箱梁正应力进行数值计算,对其不均匀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6.
结合义乌江大桥工程实例,论述在设计变更条件下,为实现成桥后桥面线形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以及保证设计变更前后全桥整体性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了有效的对线形控制和内力监测的目的。对施工中长索单端张拉时钢束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有偏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摩阻试验, 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大跨径悬索桥结构分析理论及其专用程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大跨径悬索桥是典型的柔性结构体系,其受力特性表现为几何非线性。设计阶段不仅要计算其恒、活载和附加荷载的受力与变形,还要计算主缆、吊索制作时的无应力索长,挂索初期索胺的预偏量等特殊问题;在施工阶段要作各种施工荷载及风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此外,悬索桥的风振、地震响应以及塔的稳定性也是设计者关心的问题。而悬索桥在各种情况下的静、动力特性及稳定性与该时刻结构状态密切相关。为了理顺这些关系,并根据拟定的成桥  相似文献   
48.
关心截面内力与位移值调整计算的影响矩阵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走向21世纪的斜张桥(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21世纪斜张桥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供桥梁界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50.
根据数值模拟和以往研究,深入分析FRP约束混凝土侧向膨胀系数,并基于量纲分析,提出FRP约束混凝土侧向膨胀系数模型。经验证,相比其他模型,该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具有更高的精度,能更好的用于计算侧向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