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64篇
综合类   15篇
铁路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研究预拌-增强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效益,该文首先探讨了预拌-增强型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方案,其次,选择AC-13、SMA-13、SUP-13共3种级配,110#软质沥青、25%湖沥青和6%岩沥青,掺入0.2%纤维,进行马歇尔试验、汉堡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测试了它们对预拌-增强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了预拌-增强型沥青混合料的经济环保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先将高标号软质沥青与矿料进行预拌、再将天然沥青复拌的工艺具有较好的效果,这种预拌-增强型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性能和疲劳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级配对路用性能影响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拌和施工温度达30℃,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2.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用作道路养护时补强层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该材料在道路补强时位置及厚度难以确定的问题,根据旧路加铺典型结构初拟结构组合库,建立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在典型结构组合情况下,通过改变补强层厚度,计算厚度变化对受拉不利层的最大主拉应力及主要受拉方向应力的影响.根据各层受力状况的有限元计算,评价结构组合的受力合理性,调整适宜的厚度范围.通过计算确定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直接加铺及将旧路铣刨至基层加铺时的合理厚度.  相似文献   
63.
SMA混合料水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爱琴  张争奇  王娜 《公路》2004,(8):149-157
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诱因之一。京珠北高速公路途经地区降雨量大、多雾能见度差、交通量大且超载严重 ,如何保证路面的水稳定性已是 SMA混合料设计的难点之一。本研究就 SMA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重点就 SMA原材料性能、外加剂、粗集料用量和矿料级配对水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4.
本文结合sup—19混合料在勉宁高速公路中面层的设计和施工,介绍了Superpave技术在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等方面的要点以及同传统马歇尔方法的差异;结合我国沥青路面混合料设计现状,提出了Superpave。技术在我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用中应该借鉴的关键点,供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5.
采用无核密度仪定量检测与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非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非均匀性是其发生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性区域极易导致路面上产生局部破损,严重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根据非均匀性的产生根源和特点,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非均匀性分为集料离析非均匀性和压实非均匀性,采用无核密度仪(PQI)快速无损地定量检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密度变化情况,对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和评估,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横向和纵向的非均匀性及其原因。同时,研究了温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只要在压实温度以上,对非均匀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钢渣替代天然集料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首先,用钢渣等体积替代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混合料,对其热物性参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室内等效热辐射试验对钢渣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进行评价;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钢渣掺量沥青路面面层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单轴静载蠕变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蠕变参数,建立基于上述温度场的车辙分析模型,对钢渣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使沥青混合料的导热系数降低,比热容增大,变化幅度最大可以达到40%以上;随着钢渣掺量增大,路表温度小幅度上升,而中下面层温度逐渐降低,其中4 cm深度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当钢渣掺量为100%时,温度相较于纯玄武岩沥青路面降低了3.4℃,而75%掺量沥青混合料钢渣的车辙变形量最小,相较于玄武岩沥青混合料下降幅度达到43%,可有效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该文分析了汽车行驶时轮胎-路面作用状态及抗滑机理,开发了能充分模拟行车对路面作用的加速加载试验机,同时以此设备为手段,研究了几组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抗滑指标衰减非线性指数模型,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抗滑水平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68.
采用SEM和荧光显微镜分析天然沥青对软质沥青的改性机理和复合效果,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结合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类型天然沥青和剂量对复合沥青结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沥青通过吸收软质沥青的轻质组分,形成微观多相、宏观均匀的稳定的分布体系;通过预拌-增强技术的复合沥青结合料的感温性能、高温性能和老化性能得以提高,但低温性能有所降低;综合考虑性能,建议TLA天然湖沥青、布敦沥青适宜掺量为25%,青川沥青和阿尔巴尼亚沥青适宜掺量为8%。  相似文献   
69.
沥青胶浆粘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矿粉对沥青胶浆粘度性能的影响,利用布氏粘度计测试了不同填料类型和粉胶比的胶浆粘度,分析了胶浆粘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粉配制的胶浆粘度有4.7倍的差距,并随着粉胶比的增大差距更加明显;掺加矿粉能够降低沥青胶浆的感温性,但是变化幅度受到矿粉类型及剂量的综合作用;矿粉类型的变化导致混合料施工温度有近30℃的差别。可见,有必要根据矿粉性质指标筛选矿粉类型,减小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不良影响;同时需修正现行混合料施工温度确定方法,以考虑矿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争奇  陶晶 《中外公路》2006,26(3):90-93
微表处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一种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该文结合西(安)-潼(关)高速公路微表处的铺筑技术,探讨了微表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措施,有关结论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