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92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利用ANSYS 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型车驾驶室进行了FEA建模,并以冲击波流场的计算结果为结构的动态载荷,对两种工况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驾驶室强度基本可承受该气流冲击,本文计算结果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2.
以桑永(桑植-永顺)公路吊井岩大桥为实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度拱桥立柱加载的程序进行优化分析,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提出了一种以位移为目标且能优化加载程序的方法,并对大跨度拱桥在加载阶段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94.
GPS接收机空时抗干扰滤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GPS接收机信号实时处理能力,提出自适应降秩滤波算法。即根据处理器性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自适应分段,以提高数据收敛速度;然后对数据使用基于多级嵌套维纳滤波的迭代相关相减的快速降秩算法降低计算量。该技术能有效提高GPS接收机空时抗干扰滤波能力。基于实验结果,文中对所述算法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收敛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汽车车灯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车灯内部的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耦合,会引起一系列的物态变化,最常见的就是车灯起雾现象。文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降低雾气对于汽车车灯照明功能和信号功能的影响,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吉利帝豪EV汽车为例,其灯光系统采用手动切换和自动控制两种模式,分别在不同模式下对其电路进行分析,结合电路分析对常见故障进行线路检修,给汽车电路维修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线束的电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端子压接是影响汽车线束电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端子压接的品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也越发重要,结合对端子压接的理论研究以及试验验证,从连接方式、压接性能、剖面等角度对端子压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汽车线束压接工艺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城市的骨架,若其线路布局合理,则会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轨道交通线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科学合理评价,提出一种基于APH法和熵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方法。研究结论:(1)在系统地分析轨道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取的5个城市轨道交通定量评价指标具有典型性;(2)提出的基于APH赋权法和熵权赋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既考虑相关专家丰富的主观经验,又遵循了指标本身所蕴涵的客观信息;(3)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具体实例,得出的结果表明:评价系数越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越优越,与实际相符;(4)该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全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评价,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100.
张凯 《中国电动车》2006,(1):132-133
1.引言红外技术是随着近代光电子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国内研究与开发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要是应用于国防事业。近几十年来,红外技术在工业、气象、卫生等各领域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