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高精度地形模型,运用Rocpro3D软件对某铁路线某点位#3危岩区滚石影响范围及防治措施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防护措施下,落石滚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归槽现象,公路处滚石灾害等级为高和非常高,下部铁路处灾害等级为中等和高,受滚石威胁较大;在坡脚处补充三道被动防护网后,显著降低了落石滚落至铁路路...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获取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沉降变形信息,提出了差压式沉降测量方法,以静止流体欧拉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讨论了测量基本原理,通过差压处理及对流体密度进行温度修正解决了温度变化引入测量系统误差的问题,对传感器量程、热漂移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集成了沉降自动化精密测量系统HSMS-1.对高速铁路某线桥梁基础沉降的实测结果表明: HSMS-1在-18~42 ℃环境温度内与电子水准仪测值一致,最大偏差仅为0.44 mm, 300 mm量程沉降测量系统测试准确度可达0.2级,适用于复杂自然环境下高铁线下工程沉降的长期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上使用的新型能源系统,主要分为车载储能装置和车载氢能源装置.分析了不同新型能源装置的场景应用,并从特点、性能、经济性、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新型能源商业化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凸函数的性质,得出了一个积分不等式,利用它对几个经黄不土产等式给出了新的证明,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伍肖  张文超  杨威 《路基工程》2017,(1):123-127
以饱和重塑黏性土为对象,利用GDS三轴仪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K0固结试验,研究了土体固结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静止侧压力系数K0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黏性土的应力随时间呈直线增长,而应变与时间及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曲线发展趋势与加载速率的大小有关;试验过程中静止侧压力系数有过程值,其随时间的发展也受到加载速率的影响,但在固结稳定后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解析了三类桩特有的处理流程。采纳的调研方法辨析了钻孔灌注桩独有的建造疑难问题。在这种根基上,结合累积得来的实践经验,探究了处理中的孔壁坍塌、桩身夹带泥渣及缩颈、桩身断裂这样的常见弊病。钻孔灌注桩范畴的三类桩在真正处理之中,应当辨识场地特有的真实状态,采纳最适宜的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新区不断涌现。然而新区开发伊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所以新区的道路建设在设计阶段如何避免其不确定性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以宝鸡市蟠龙新区西坪大道为例,分析了城市新区道路设计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分别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特殊路基处理及路面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为城市新区道路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填石路基是一种具备独特结构的路基,其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更能够对公路的性能起到较为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必须在施工建设中对其加强建设,确保其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路基的强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改善路基原本存在的种种缺陷,对保持公路的使用性能可以起到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某型氢燃料电池动车组的氢燃料动力系统能量控制策略为例,系统地论述了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和故障诊断策略,并通过系统联调对启停机、加减载及能量管理等控制功能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可实现对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稳定可靠的控制,且实时性和跟随度较好,能够满足整车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文超  伍肖  程涛 《路基工程》2017,(1):146-15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隧道施工临近既有已运营隧道的情况越来越多。以某工程中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已运营隧道为背景,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盾构下穿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既有隧道的应力和位移以及不同地层损失、不同覆土厚度和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盾构下穿施工使既有隧道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使既有隧道产生向着新建隧道的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新建隧道下穿位置;地层损失、覆土厚度、隧道间距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较大,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