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7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解决深厚软基区老路拓宽存在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问题,探讨改扩建城镇公路拼接处新路桩基的抗差异沉降作用机制与合理设置,建立路面结构-老路基下层土体-新路基下层桩土混合体以及深部软土的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拓宽段路面在新老路基土不同模量比条件下路面沉降与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采用不同长度的水泥搅拌桩处理新路基时对新老路...  相似文献   
62.
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中心")负责完成的《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二等奖,此前,交通中心完成的"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曾获2007年度该奖项二等奖。  相似文献   
63.
根据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系统地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强度特性、抗永久变形能力及疲劳特性等路用性能,重点分析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防止反射裂缝的性能。  相似文献   
64.
深圳市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城市因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与建设主体多元化带来的交通规划、建设、管理难以统筹与协同实施的难题,系统总结深圳市10多年的交通规划设计实践,提出面向全过程管理支持的交通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基于城市交通"规划—计划—建设—运行"四阶段管理流程,提出技术体系的总体架构。针对城市交通四阶段管理工作的不同目标与需求,介绍了各阶段需要开展的交通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5.
候车是公交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候车时间是决定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 目前,获取乘客候车时间的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法和视频采集法. 但是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仅能实现小范围典型站点的候车时间的调查,无法快速完成线路甚至线网级别的候车时间采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公交GPS和IC 卡刷卡数据,采用非时齐泊松过程理论构建了乘客到站模型,并给出了一种离散条件下任意时刻的乘客人均候车时间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动态准确的获知不同站点、线路和线网乘客的人均候车时间. 基于此方法本文计算了1 d 内北京公交606 路全线的人均候车时间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606 路早晚高峰和中午乘客人均候车时间最短大约在200 s 左右,下午乘客的候车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6.
基于车载GPS技术的交通浮动车检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车载GPS技术的车辆监控系统往许多城市和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对这些年辆GPS原始定位信息进行后续加工处理,不仅将完善基于车载GPS技术的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同时也能够实时采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并面向公众提供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咨询服务。本将介绍基于车载GPS技术的交通浮动车检测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与道路交通信息检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7.
陡倾层状采空区易诱发不均匀沉降和软弱结构面的层间滑动等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大桥及构筑物的潜在危害很大。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查明煤矿采空区的分布特征,明确它的影响范围,并提出治理意见,既可保证公路及附属设施的运行安全,又可为公路建设节约巨额处治费用。  相似文献   
68.
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数值仿真方法,模拟降雨条件下边坡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再考虑渗流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条分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并采用网格法搜索最危险滑移面.对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和最危险滑移面进行分析对比,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大跨径钢桥面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钢箱梁桥面铺装层在行车荷载和温度综合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征,提出使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以提高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的低温抗弯拉变形能力和高温稳定性能,通过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稳定度,低温抗弯拉强度,高温稳定性能和疲劳强度等试验研究,综合论证和评叙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桥面铺装性能,研究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钢桥面铺装材料,较其它沥青材料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0.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取1 548个有效事件,选取后车车速与车头间距为性能指标,其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Gazis-Herman-Rothery模型、GIPPS模型、智能驾驶人模型、全速度差模型和Wiedemann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基于误差、碰撞及后退等异常情况出现次数等比较其表现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中国驾驶人的适应性不同,智能驾驶人模型具有最小的误差和误差标准差,更加适合仿真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适合于中国驾驶人与道路环境特征的跟驰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