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1篇
综合类   24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针对编组站运营系统仿真研究中的关键仿真控制方法——前向环馈仿真方法(Forward Feed-CircleSimulation,FFCS)的相关理论、模型及实现技术进行研究。FFCS的核心思想是在仿真过程中引入虚拟仿真计算概念,虚拟仿真推进计算循环中的每一步计算结果都馈送到下一步,形成闭合循环。利用FFCS方法进行仿真分为基准计算、虚拟仿真推进、匹配计算和调整量计算4个步骤,并在方法的实现过程中采用作业节点、作业链模型和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单向三级三场编组站到解系统进行示例仿真计算证明:FFCS方法与传统仿真相比,虽然计算量和计算耗时大,但其仿真结果的适应性以及对外部扰动的适应能力强,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仿真方法不能有效利用预确报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3.
预测列车折角塞门关闭的流体力学理论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电容器充放电数学模型,推导出列车制动系统的气路流量和时间的关系,以此推测列车气路的连接情况,预测折角塞门关闭的位置。采用分流式射流流量计作为传感器完成了这一理论模型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24.
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规划方法因缺乏线网形态定量确定致使线路功能层次不清的缺陷,提出一套以线网形态定量确定为依据、以覆盖最大相关性客流为目标的线网规划方法。首先在城市功能片区合理划分及客流场强分布有效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线网整体形态布局的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各条线路的经由片区及宏观走向;其次针对具体线路,在确定其有效搜索域的基础上给出区域内客流集散点的析取与匹配优选方法;然后以优选后的集散点为控制点,以完成最大直达客流为目标,实现单条线路的优化布设;最后在对OD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实现逐条布线,优化成网。由于给出了线网宏观形态的定量确定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明确了线路的功能定位及宏观走向,此外通过集散点的优选匹配,提高线路对客流的有效覆盖。  相似文献   
25.
驾驶员动态视野与自行车安全可靠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驾驶员不断对车外运动和相对静止物体进行感知,判断,感知范围的大小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即使平面静态视野感知域相同时,驾驶员动态视野感知域的离散分布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视野不能完全反映实际视域水平;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驾驶员的动态视野失误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静态视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提出动态视野可靠度与最大行车速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6.
在城市经济和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了解二者之间的协调演化规律,明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滞后因素,对帮助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形理论是刻画城市形态演变和网络空间结构的有力工具,依据成都市2000、2003、2006和2010年的经济与路网数据,通过研究经济分布的zipf指数和道路网络的分枝维数,定量分析经济分布和道路网络在城市发展中的协调程度,针对成都市分形拟合曲线的不同标度区,建立了差异因子和先行因子,以差异因子定量确定标度区之间的发展差异程度,以先行因子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明确不同时期城市经济和交通的发展侧重点,给政府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所得数据结论与成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复合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在构建多方式、多层次拓扑网络的基础上,对以成都市为例的地铁-公交复合网络在袭击与拥堵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复杂网络理论,首先测度地铁-公交复合网络在不同袭击模式下的静态抗毁性,以评判复合网络中节点与连边的重要度;其后对突发性事故下地铁客流拥堵的传播扩散现象与级联失效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受阻客流在复合网络中传播性的分析,评判复合网络中地铁线路与沿线公交线路应急协调能力的匹配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蓄意两种袭击下,地铁-公交复合网络的最大连通度与网络效率的降幅与降速均低于地铁子网络与地面公交子网络,复合网络整体效能优于单一网络;基于有无容量限制下成都市8条地铁线路的拥堵失效仿真结果,能够评估其沿线既有公交线路的应急疏运能力,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以应对突发性事故下复合网络的过载情况.   相似文献   
28.
驾驶员身心条件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影响驾驶员身心条件安全可靠性的相关因素,对6个城市78万名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了调查测试;通过对22项指标主因子分析,从中筛选出10项代表性指标分别进行分级划分,并基于感知—判断—动作可靠性模型理论,建立了驾驶员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驾驶员身心条件可靠性分布以及驾驶员事故组与非事故组安全可靠性分级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可靠度Ⅰ级占25%,Ⅱ级占64%,Ⅲ级占6%,Ⅳ级占2.5%,Ⅴ级占1.5%;而事故主要分布在Ⅲ级、Ⅳ级、Ⅴ级。  相似文献   
29.
郝光  张殿业  王东梅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96-99,104
双目标最短路问题往往不存在绝对最短路径。通过综合k-最短路算法和双目标决策方法获得了双目标最短路问题的有效路径实用算法,该算法属多项式算法,可快速求出所有有效路径。利用Oijstra算法先求出两个单目标的最短路径集,若交集为空集,则构造一个矩形,利用k-最短路算法获得该矩形内的可行路径,再在矩形内找出两个单目标的最短路径集中的有效路径,得一个新的矩形。依此类推,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直至找出所有的有效解。上述搜索过程中,一旦出现单目标最短路径集的交集不为空,则交集中的路径即为有效路径,此时算法结束。  相似文献   
30.
汽车驾驶员暗适应能力与夜间安全行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研究暗适应测试方法的同时,调查了夜间事故组驾驶员与非事故组驾驶员的暗适应水平的,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事故组驾驶员暗适应时间明显长于非事故组,提示暗适应功能障碍是夜间交通肇事的原因之一,并提出夜间行车安全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