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焱 《珠江水运》2023,(21):102-104
爆破礁石疏浚多用于对环境保护有严格要求的项目,可以快速清理堵塞河道的礁石,使河道恢复正常通行。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围绕该项技术的运用展开了讨论,首先概括了施工的流程,其次分析了疏浚施工的技术要点,内容涉及前期准备、测量水下地形、钻孔和装药等多个方面,最后总结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为日后此类项目的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志才  潘丹  张焱发 《中外公路》2012,32(5):281-285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日益增大,原有公路改建、扩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改扩建过程中,为保证原有道路通畅,需要进行保通设计,笔者分析了目前保通设计中常用的几种方案;并结合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两岸接线及复合式枢纽互通的保通设计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行动学习",基础在"学",关键在"动",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学习方法。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输在原有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在原有行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尝试基于行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理论的培训模式的实践及思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修建的轻质桥梁已经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建成。为了进一步拓展这类桥梁建设的相关经验,德国第一座使用GFRP的公路跨线桥在黑森州建成通车,用以研究及利用纤维增强塑料板与钢梁间的复合作用。以该桥为工程背景,从桥梁结构体系设计、分析计算、试验验证以及施工装配等方面对纤维增强塑料桥面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良好并能在现场进行快速装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为了探究开裂基层、旧路面结构上沥青加铺层开裂机理,并验证富沥青的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在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方面的作用效果,首先从建模入手,介绍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继而分析确定了车辆轮载作用在沥青加铺层上的最不利位置,进一步分析了应力吸收层在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中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HellingerReissner 变分原理为基础,应用摄动拉格朗日技术,将轮轨视为有限弹性体,推导出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的HellingerReissner 变分原理。为进一步从数值方面精确计算轮轨中接触疲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电涡流缓速器处于不同档位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理想的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了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制动力利用率概念,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推导出了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当缓速器处于各档位时制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对六库怒江二桥的设计和计算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六库怒江二桥为独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跨径组合为(81+175)m,桥面宽32m,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桥塔高70.0m,为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φ7 mm高强度平行钢丝,为扇形空间索面布置,主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桥梁博士对该桥进行总体受力分析,采用ANSYS对钢箱梁、锚拉板等局部受力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和优化,通过试验及计算对该桥的抗震及抗风性能开展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桥的强度、刚度等各项检算值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