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310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Shenzhen Zhongshan River crossing Link is the first super integrated project in the world that consists of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tructures, i.e. ultra long and wide immersed tunnels, super large span sea crossing bridges, deep water artificial islands and undersea interchanges. The river crossing is designed for two way and 8 lane as per highway technical standards. Based on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engineering solu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s have been listed as follows: (1) Proposed a design concept of standard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telligence and project integration, and completed the study of overall design of Shenzhen Zhongshan River Crossing Link. An immersed tunnel with a combined steel shel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 is designed and the width of tunnel elements is from 46 to 55.5 m; Lingdingyang Bridge has been designed as a suspension bridge with a 1 666 m main span and two 270 m high main bridge towers. For West Island, a temporary enclosure caisson structure made of ultra large steel cylinders with a diameter of 28 m is designed to achieve a rapid artificial island formation. (2) Summariz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olutions related to combined steel shell and concrete structural immersed tunnel, the mix design, batching and concrete casting methods of high strength self compacting fluidized concrete, concrete quality check and inspe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eep cement mixed (DCM) pile foundation for immersed tunnel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 scale undersea dimensional transport interchange, flutter and wind stability design for super large span suspension bridge with monobox girders, and key techniques related to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anchorage in deep sea. Furthermore, an equipment is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for not only transport, also for installation of immersed tunnel element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way.  相似文献   
282.
梅江钟  马玉洁 《隧道建设》2017,37(9):1126-1133
针对地铁项目施工环境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施工事故频发、难以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急决策与救援的问题,首先,搜集以往地铁施工应急案例,分析地铁施工风险因素,运用Protégé软件建立知识本体模型;然后,计算本体库中源案例与目标案例的综合相似度,从案例库中匹配出综合相似度最大的源案例,通过对比本体库中与目标案例相似度最高源案例的关键属性,运用规则推理对相似案例的应急措施进行适用性修改,从而提高应急措施的针对性,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地铁施工事故进行应急决策提供新的方法;最后,以某地铁项目施工为例,验证了该相似度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83.
杨德春  杨璐菡 《隧道建设》2019,39(Z1):296-302
为解决地铁换乘站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风险问题,通过分析换乘站基坑特点,优化地铁换乘站基坑首层平面轮廓为圆形,运用圆形环框梁抗压性强的特点布置圆形环框梁支撑体系。该体系具有变形易控制、拆撑风险低、工序方便快捷等优点。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公园站和南通地铁文化公园站为例,验证其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4.
在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岩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岩爆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甘姆奇克隧道的岩爆主要是由于本隧道的花岗闪长岩和正长斑岩属脆性围岩及围岩内赋存很高的水平向构造残余应力引起的; 隧道在埋深仅40 m的条件下就发生岩爆,且岩爆发生在拱顶-拱腰段,主要是由于与隧道轴线接近垂直的水平向地应力为最大主应力的缘故;该隧道的岩爆按形成机制可分为完整岩体的薄片状弹射、近水平向层状岩体折断崩落、岩块崩出+周边围岩塌落和边墙板状岩体折断崩出4种模式。  相似文献   
285.
石家庄六线隧道与一般的铁路隧道不同,属于城市隧道工程,其规模与复杂程度在国内地下隧道工程中尚属首例。为确保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为今后类似隧道穿越城市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在石家庄六线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经过研究论证、理论计算、模拟分析、方案比选优化、现场试验和重难点技术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穿城入地连拱多跨超长距离隧道营业线施工技术难题,形成了松软地层超宽基坑围护技术、紧邻既有线带状基坑工程安全防护技术、连拱隧道下穿运营铁路安全防护技术、宽体隧道下穿城市主干道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以及客运专线铁路穿越城区修建技术重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86.
BIM虚拟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中的进度和技术管理现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工程结构化对象的施工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结构化的构件命名规则和建模精度要求,同时探索施工技术方案的3D模型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及优势。利用BIM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施工方案的4D模型虚拟施工推演及优化的方法和流程。最后,建立基于BIM软件的自动核算阶段工程量的方法和流程。依托项目进行具体的技术和方案示范,结果表明,BIM虚拟技术有益于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和技术管理水平,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87.
为克服城市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和常规双线隧道布局受限难题,建立采用大直径盾构建造地铁单洞双线区间,并在盾构隧道基础上小规模扩挖形成车站的建设新思路。以北京地铁14 号线东风北桥站(不含)-将台站-高家园站-望京南站(不含)为背景,介绍利用外径为10.22 m的大直径盾构进行区间隧道施工以及在区间隧道成型基础上采用洞桩法(Pile Beam Arch,PBA)扩挖地铁车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重点介绍区间与车站施工衔接工序(穿越风道)和管片拆除等关键技术。工程实施结果表明: 大直径盾构施工及其暗挖车站扩挖技术是一种工艺新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建造技术,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受控,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288.
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石新路站-石桥铺站区间隧道属矿山法小净距双洞隧道,下穿众多建筑物。采用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辅以分部、分次施工方法,结合延时爆破控制技术,通过不断优化钻爆设计参数,加密减振孔数量或加大直径,利用水压爆破降尘减振优点,采取信息化监测技术手段,控制爆破振动对环境影响。通过优化钻爆设计,有效控制爆破振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爆破振速达标可控。为解决隧道下穿建筑物爆破振速控制技术难题,采用减振孔+水压爆破+延时爆破技术,得出结论即最大振速集中在掏槽眼,其中3个方向振速垂向最大、径向次之、切向最小,且隧道下穿后比建筑物正下方振速大,采用水压爆破比常规爆破振速降低13%~22%,增设减振孔比水压爆破振速降低16%~28%。  相似文献   
289.
喀-双深埋超特长输水隧洞建设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喀-双深埋超特长输水隧洞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围绕超特长隧洞TBM快速掘进与安全控制等重大需求,在隧洞规划选线布置、TBM及配套系统适应性设计、主洞和支洞施工建设、施工风险控制、TBM机群施工综合管理等主要环节,提出需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已探明的工程地质情况来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不大,适合TBM快速施工。由于隧洞沿线地形较为平坦,开挖深长缓斜井、深埋中间竖井是不可避免的,但超长距离的独头掘进,给隧洞高速掘进与高效率的出碴、通风增加了难度,应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进行系统攻关。  相似文献   
290.
邢永辉  张毅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01-1105
南昌市红谷隧道沉管段全长1 329 m,分为12节管节,是目前国内内河最长的沉管隧道工程,其管节安装的轴线精度控制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及难点。为保证管节安装精度,同时兼顾经济性、便捷性和可行性,以本工程管节安装为例,对管节安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算,提出利用现有横调系统对管节安装轴线进行纠偏的方案。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案可对管节安装轴线进行有效的纠偏,对其他沉管隧道工程也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