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083篇
综合类   253篇
水路运输   730篇
铁路运输   1261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26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27篇
  1965年   62篇
  1957年   21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31.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into synchrophasing, a vibration control strategy on a machinery installation in which two rotational machines are attached to a beam-like raft by discrete resilient isolators. Forces and moments introduced by sources are considered, which effectively represent a practical engineering system. Adjusting the relative phase angle between the machines has been theoretically demonstrated to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function,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sum of velocity squares of attaching points on the raft at each frequency of interest. The effect of the position of the machine i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alter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econdary source may cause a slight change to the mode shape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and therefore change the optimum phase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 Although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 Euler–Bernoulli beam and each machine is considered as a rigid-body, a key principle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results. However,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synchrophasing control performance would become coupled and highly complicated. This condition has to be consider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932.
作者对西汉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一个提筒上的船纹进行了研究,发现该船纹绘有首锚、水密舱、尾舵,由此可见首锚、水密舱、尾舵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应不迟于秦汉时期。  相似文献   
933.
2019年2月德国铁路交付了一列先进的高速实验室列车TrainLab.该实验室列车用于试验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此时,将柴油机列车ICE-TD(605系列)作为试验平台.此外,为了检验新技术,事实上在施瓦尔赞堡一安那贝格一布霍列茨线路上建立了试验区段.该试验区段取名为Living Lab,并在安那贝格一布赫列茨开辟...  相似文献   
934.
采用运输旅客的轻型车辆结构,对于运行安全性提出了高要求. 伊朗车辆制造厂驻特维尔车辆制造研究所的代表,提出了类似于俄罗斯矿业精选联合企业代表的建议,申请研制2轴结构客车,即需要运输人员用的2轴车辆.  相似文献   
935.
提高新一代内燃机车动力装置各种工况下的工作经济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气门改用与曲轴柔性相连的电磁驱动装置。文内介绍了两种方案电磁驱动装置的比较试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了内燃机车ЧН26/26型柴油机气门用的电磁驱动装置。这一成果已被一些厂家和公司所采用,2006年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达2400万卢布。  相似文献   
936.
为研究燃油和机油特性及两者组合等对低速预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许多试验,如将燃油和机油组合、开展矩阵试验等,以确定低活性机油是否能抑制高活性燃油的低速预燃特性,反之亦然。结果显示,芳香族含量高或者蒸馏温度较高的燃油会提高低速预燃的发生率,磺酸钙等机油添加剂能显著提高低速预燃的发生率,而磺酸镁等机油添加剂倾向于降低低速预燃的发生率;低速预燃活性低的燃油对试验所用的机油并不敏感,低速预燃活性高的燃油被低速预燃活性低的机油减弱。与预期一样,低速预燃活性高的燃油和低速预燃活性高的机油组合,会产生大量的低速预燃现象。研究方法适用于机油或燃油各自对低速预燃特性影响的研究,同时也适用于两者共同对发动机低速预燃特性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配方的机油或燃油对低速预燃特性的影响,尤其是由于地域差异导致各地具有不同的燃油规格和机油添加剂标准。  相似文献   
937.
<正>在批量生产的内燃机车用第三代1А26ДТ-01型柴油机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指标已经与世界发动机制造业所达到的水平相当,有些指标已经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第三代柴油机的技术水平已得到TUF NORD的正式认可。根据НИОКР所取得的成果,功率范围达7360kW的Д500(12ЧН26.5/31)型远景柴油机的第一阶段设计工作业已完成。采用米勒循环和增压记录系统的这种柴油机工作过程的设计指标为:平均有效压力27bar,气缸最高压力220bar。文内介绍了批量生产柴油机的结构特点和远景柴油机的研发概况。  相似文献   
938.
介绍了天然气内燃机车的两种现代化改造方案,分析了各方案中天然气瓶及压缩天然气的参数.  相似文献   
939.
940.
声发射检测货车侧架可以延长侧架的使用寿命。文章详细阐述和介绍了使用该方法的一些要求和要准备的一些工具及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