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29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就好接CAD、专用焊接数据库、人工智能和数位模拟等计算机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计算机辅助焊接软件的发展提出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42.
某船主电站由于增容改装 ,要求相应地对发电机励磁系统进行改造。文章给出了改造方案 ,根据改造方案 ,建立了全系统模拟试验系统。系统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该改造方案可以满足主电站增容以后的各项性能指标 ,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3.
在隧道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主要受隧道光环境影响。传统的隧道照明设计只注重驾驶员能否辨清前方障碍物,未考虑到隧道光环境设计不合理而引起驾驶员产生不良生理、心理,是隧道交通事故的诱因之一。因此,从分析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反应角度出发研究隧道光环境,对减轻驾驶员心理负担,减少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4.
以1:30缩尺比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大型波浪水池(69×46×4米)完成了由2600匹马力双浆救助拖船与重任702驳船组成的拖航系统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是在规则迎浪中进行的,其特点是借助于航向稳定装置保持拖船的航向,整个系统呈无约束状态,系统模型(包括拖缆)总长约18米,由于在模型试验中发现:该拖航系统中的驳船在波浪中出现大幅度偏荡;为有效地抑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提出了组合翼型的新配鳍方案,设计并制  相似文献   
45.
46.
47.
GCr15钢非平衡组织激光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任瑞铭@刘书华@戚正风...  相似文献   
48.
以扩展的修正剑桥模型为土体的本构关系,在土体与支护之间采用接触加摩擦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二维平面有限元法对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深基坑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测结果作对比分析。计算和实测结果的比较表明,选取合理的本构模型与计算参数,有限元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深基坑的实际施工工况,能够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草原公路线形诱导标志在指示曲线路段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视线、缓解视觉单调感、提高行车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草原公路不同曲线路段,利用眼动仪采集7名驾驶员的眼动指标,筛选得到5名驾驶员的能清晰描述眼动变化规律的有效数据,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眼动响应敏感指标,得出不同因素对驾驶员眼动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瞳孔直径对是否存在线形诱导标志、驾驶员性别响应敏感;扫视幅度对线形诱导标志设置位置响应敏感.不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平均瞳孔直径大于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平均瞳孔直径0.09 mm;而存在线形诱导标志时,驾驶员的瞳孔直径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变化率相差近0.5%.线形诱导标志设置在道路左侧时,驾驶员扫视幅度幅值较大,相比线形诱导标志设置在道路右侧时驾驶员的扫视幅度高2.59°,平均变化率相差1.3%.女性驾驶员在线形诱导标志引导路段的平均瞳孔直径比男性驾驶员大近0.25 mm,瞳孔直径变化幅度明显,平均变化率相差0.7%.   相似文献   
50.
戚善才 《世界海运》2005,28(1):37-39
配备足够的适任船员是保征船舶适航的重要务件。针对方便旗船舶配员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WTCW95公钓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加强方便旗船舶配员监督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不断改进我们的PSC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