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因为存在土芯、墙体和外部土体的相互作用,其水平承载机理复杂。进行了3组不同尺寸的四室模型墙试验。基于模型墙内力和位移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和埋深的井筒式墙基础在不同水平荷载下的弯矩、剪力、转角、土抗力以及摩阻力分布形状相似;随着墙体截面尺寸和深度的增加,弯矩增大,墙体呈现刚体破坏特征;前墙外侧土抗力随荷载线性增加,成为土抗力的主要贡献部分。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桩箱复合基础中碎石垫层隔震性能,依托室内静载试验,采用颗粒流软件PFC3D对地震作用下桩箱复合基础中碎石垫层进行数值模拟,从减震率角度分析竖向压力、垫层厚度、垫层密实度、颗粒粒径、地震波等对垫层隔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垫层可起到良好的隔震效果,竖向压力、垫层厚度以及垫层粒径分层布置对垫层的隔震效果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3.
自平衡测试技术在国内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近5年来在国内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京长江三桥等国家重点工程。被检捡桩最大桩径为2.8m。最大桩长125m,最大承载力达12000t。检测结果直接用于工程实际中,充分发挥了大直径超长桩基的承载潜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
沉箱垫层桩复合基础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以及隔震性能,并且施工简单,工程造价相对低廉,是一种适用于强震区域软弱土体地基的新型桥梁深水基础形式。为了研究沉箱-垫层-桩复合基础的水平承载性能及抗震性能,设计了复合基础试验模型,进行了4组复合基础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复合基础的破坏形态,选取垫层厚度、竖向荷载、地基形式为变量,研究了复合基础整体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强度退化、耗能能力等,并通过在沉箱顶部设置位移计、桩身贴设应变片等测试方法,单独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沉箱的沉降状态及下部桩体的受力状态。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使用可有效提高基础的抗震性能;在相同的循环位移下,复合基础的水平承载力、强度、刚度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及竖向荷载的减小而降低;采用复合地基的基础单圈耗能能力更强,累积耗能更高;垫层厚度的增加对沉箱沉降及倾角控制影响并不明显;竖向力的减小会导致沉箱出现的倾角更大;复合地基会使沉箱的沉降更为均匀,沉降速率更慢,但对于倾覆控制影响不大;复合地基中的群桩以前排桩承担的水平荷载最多,中排桩次之,后排桩最少,中桩承担的水平荷载略高于边桩;桩身最大弯矩位置在40%~50%桩长处;垫层的存在有效地减小了桩体分担的水平荷载。  相似文献   
45.
开口钢管桩存在复杂的土塞作用,准确地计算其承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介绍了开口钢管桩的承载机理、土塞效应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总竖向承载力、侧阻力以及端阻力的计算方法。列举了一工程算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大直径后压浆桩压浆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和钢筋计测试元件对河南新乡-郑州高速公路黄河大河6根钻孔灌注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对桩侧压浆、桩商压浆及侧桩端联合压浆三种压浆方式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方法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形式,由于基础内部含有大面积的土芯,其承载特性与单片地下连续墙基础以及沉井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实际工程的有限元分析,表明实际工程中井筒式闭合地下连续墙基础在复合荷载作用下仍然主要呈现刚性破坏特征,但其承载机理以及相关特性比单一荷载作用下要复杂得多,墙体主要承载能力更多由结构的位移限制而不是墙体强度限制。  相似文献   
48.
49.
桩基承台两种设计模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波  龚维明  袁洪  戴国亮 《公路》2006,(5):61-66
目前承台设计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将承台作为受弯构件,按“梁式体系”设计模式进行受弯、受冲切、受剪切承载力计算;另一类建议按“撑系杆体系”进行分析和设计。比较国内外各规范介绍的承台设计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桩承台设计模式的运用和选择。并用例题对这两种设计模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0.
为了建立单桩荷载与位移的统一计算方法,基于荷载传递理论和现场模型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的模型来模拟实测的T-s以及σ-s<,b>曲线,回归相关参数,通过迭代计算得到单桩的Q-s曲线,与实测的Q-s曲线比较吻合.基于等效墩模型,应用单桩双曲线模型参数,对群桩荷栽与位移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还对参数β和g的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