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246篇
综合类   161篇
水路运输   213篇
铁路运输   110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水下多智能体系统在无向网络下的快速编队问题,提出基于智能体当前和过去状态的快速编队控制算法。利用矩阵理论和频域分析法,得到该算法能使系统快速编队的过去状态区间。仿真示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2.
针对多起螺杆式空压机出现油路故障情况,对TSA230A型空压机工作原理和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机车运用与检修过程中处理螺杆式空压机油路循环故障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3.
就有限元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在轮轨接触应力分析中动用进行了研究,并以Von-Mises等效应力超过屈服应力为网格自适应加密准则,实现了在轮轨接触中的应用集中部位单元网格的自适应加密,提高了轮轨接触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4.
对凿岩用中空六角形钎杆的断裂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断裂主要是钎杆硬度过低造成的(其表面硬度为132HV0.1)而硬度低的原因是金相组织为粗状贝氏体。  相似文献   
195.
为了避免船舶撞击跨海(河)桥梁非通航区域,提出了一种热成像预警系统和拦截设施相结合的结构性主动船舶拦截新技术,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论证,表明该技术可行。该新技术造价低,可靠性高,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6.
我们设计部船体设计室船体设计QC小组成立于1997年,小组属于攻关型QC小组。小组成员运用PDCA循环解决了造船设计周期长的难题,完成了课题目标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节约10人工时总价值92800元,图纸质量反馈单信息量降低节约资金约20万元和社会效益,为后继造船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打下了基础,得到了船级社和船东的认可,通过这次活动,运用QC工具在实施课题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7.
介绍所开发的以微型计算机为硬件环境的摩托车工程图纸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功能与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8.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为主跨800m的三塔四跨悬索桥,中塔采用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塔。为解决中塔索鞍与主缆之间的抗滑移问题,提出在鞍槽内设置水平摩擦板、竖向摩擦板、水平摩擦板+竖向摩擦板3种方案来提高中塔索鞍与主缆间的名义摩擦系数,对索鞍进行抗滑移计算,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索鞍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对比3种方案的抗滑移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摩擦板索鞍、竖向摩擦板索鞍、水平摩擦板+竖向摩擦板索鞍的名义摩擦系数分别为0.392、0.422、0.412,抗滑安全系数分别为2.63、2.83、2.76,3种方案均能显著提高索鞍的抗滑移性能;水平摩擦板与索鞍的连接构件局部应力较大,且施工困难;全竖向摩擦板索鞍各部位的应力相对较小且分布较均匀,并通过相关试验验证了施工可行性,该桥最终采用全竖向摩擦板防滑索鞍方案。  相似文献   
199.
介绍1座钢-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桥的设计特色及施工过程,采用先一次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Ansys中的生死单元技术,建立了该桥模拟施工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不同施工阶段的分析表明,设计采用的预应力方法可以使内支座处混凝土桥面板保持压应力状态,有效防止负弯矩区混凝土的开裂。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体系转换情况下组合梁桥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桥成桥状态的性能作了评价。最后,指出了组合连续梁在应用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0.
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及其局限性和现代车身设计方法及其特点,并对我国汽车车身开发能力的现状以及提高车身自主开发能力和必要性、可能途径和实施车身自主开发能力提高战役的必要的环境平条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