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5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嵌岩桩桩底沉渣对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桩底沉渣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有、无沉渣的嵌岩桩的整体承载性能、桩端阻力及桩侧阻力的差别。结果表明:桩端沉渣严重影响嵌岩桩整桩的承载性能,有沉渣的嵌岩桩不仅极限承载力远低于无沉渣嵌岩桩,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也远大于后者。桩端沉渣的存在不仅导致桩端几乎没有承载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尤其是对桩端附近的摩阻力削弱较多。  相似文献   
52.
采用连续配筋混凝土板对岩溶及采空区路基进行处理,可增强路面层抵抗弯矩的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给出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配筋计算公式经济合理,三维有限元整体分析安全可靠,对于西部高等级公路岩溶及采空区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高速公路下伏岩溶顶板稳定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合运用多级模糊评判理论、系统层次分析方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等系统理论方法,结合某高速公路部分标段路基下伏岩溶勘察资料,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下伏岩溶稳定性的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二级模糊评判,评判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岩溶的稳定程度。该工程实践也证明了此评判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高速公路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
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中,没有条款涉及桩端后压浆技术.对桩端后压浆桩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桩端后压浆提高桩承载能力的机理,基于69根试桩的试验数据,在新规范(JTG D63-2007)中,提出桩端后压浆桩的压浆量和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注浆量经验系数αp、桩侧阻增强系数βsi以及桩端阻增强系数βp等的取值.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桩端后压浆桩的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5.
锚杆尤其是全长粘结式砂浆锚杆是隧道工程广泛应用的支护型式,但由于目前对全长粘结式砂浆锚杆支护作用力学机理认识不足,使其设计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某隧道工程,基于新型复合砂浆锚杆有限单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了全长粘结式砂浆锚杆设计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并对隧道变形与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探讨,从而为隧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隧道全长粘结式砂浆锚杆支护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与层面抗剪性能及产状与组合关系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基于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滑移线法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这些方法可以考虑层面特征与组合关系的影响,相比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假设主动朗肯区底部与优势结构面直接相接,忽略普朗特尔过渡区的范围,这在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计算结果偏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滑移线严格解,考虑地基中客观存在的普朗特尔过渡区,采用应力间断面静力分析的力矩平衡法,建立了顺向缓倾岩层临坡地基极限承载力试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倾角的顺向缓倾岩层破坏模式进行了分类:当岩层倾角小于最小临界值βmin,时,岩体发生“自锁”,为均质破坏模式;当岩层倾角大于最大临界值(βminmax)时,发生顺层滑动破坏;当岩层倾角位于区间βmax时,发生复合破坏模式。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洞庭溪沅水特大桥中。结果表明:忽略过渡区范围的双平面破坏模式在该工程中应用时,计算结果偏大;所提方法计算结果最小,符合潘家铮“极小值”原理,计算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