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458篇
综合类   277篇
水路运输   334篇
铁路运输   186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沥青路面水损坏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建设和养护实践,对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形式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水损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2.
图像采集是数字化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因此开发图像采集平台是任何视觉系统开发的基础.介绍了DH-CG300图像采集卡的工作原理、流程、系统函数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图像采集平台的开发步骤,包括图像采集卡参数设置、图像数据传递和图像处理流程;给出了在此平台上进行图像反色处理的实例.  相似文献   
53.
54.
分析了在非预应力磨削及预拉应力磨削条件下工件表层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首先应用非线性瞬态有限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移动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场;然后应用热弹塑性有限单元法计算了工件在热作用和磨削力耦合作用下的残余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预拉应力磨削能有效降低工件表层残余拉应力甚至可将残余拉应力转换为残余压应力,并分析了预应力磨削的作用机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正> CW系统是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最近研制成的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全过程模拟系统,它能模拟海岸河口处在复杂的海岸动力作用下的泥沙运动和海底演变。目前,这个系统已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风浪予报; 2.波浪折射和浅水区波高计算; 3.潮波传播和潮流复演; 4.风吹流模拟;  相似文献   
56.
利用“有效风能”预报航道淤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有效风能"概念;导出了"有效风能"与浪、沙、航道淤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利用"有效风能"计算航道淤积的计算公式,并与黄骅港海区现场资料进行了验证和校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7.
<正>当前,中国一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使珠江流域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珠江航运要适应流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输保障,最根本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珠江航运大发展。  相似文献   
58.
基于预测控制的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燃料电池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温度控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准确地建立其控制系统的模型是很关键的。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对燃料电池电堆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进行了研究,以有效地解决时变性、大滞后、不确定性和强耦合引起的控制问题,满足温度控制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59.
王蓉  曹惠芬 《船艇》2001,(10):12-18
随着中国入世脚步的加快,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加入WTO将大大推进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现有制度与WTO相关规则的磨合,将全面地影响中国的经济生活、政  相似文献   
60.
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微观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新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了新模型的稳定性条件. 通过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各参数对密度波和迟滞环的影响,进而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 仿真算例结果表明:驾驶员感知能力对交通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车头距离变化信息可有效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对stop-and-go 交通拥堵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可避免的感知缓冲时间会破坏交通稳定性,进而产生严重的stop-and-go 交通拥堵;密度波和迟滞环的数值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