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陇南市作为陇东南区域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联结“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新通道兰渝铁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为了陇南市主动承接四大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甘肃省实现多级突破和向南开放提供理论研究,选取陇南周边24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使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探讨高速公路、普速铁路、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方式影响下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得出结论:广元、成都、重庆对陇南市的吸引力最强,无论是引力模型方面还是断裂点模型方面,与陇南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是四川省。因此陇南市的首要发展方向是南方,首先应借助兰渝铁路开通带来的契机,积极参与共建南向通道;其次将兰州-重庆作为发展主轴,成都-西安作为发展次轴,向南开拓,向东前进,充分利用周边现有资源,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再次陇东南地区应深度融合,确保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同时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武九高速、康望高速、天陇铁路的建设,确保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 相似文献
12.
徐宿淮盐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徐州、宿迁、淮安以及盐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徐州作为重要的枢纽,合理规划徐宿淮盐铁路引入徐州枢纽是该铁路建设的重点.概述了徐州枢纽既有铁路和在建及拟建铁路,通过分析徐州枢纽的总图规划及其客货运量,确定该线接入徐州东站,并与郑徐客专形成贯通的思路,重点研究了相关车站的设计,提出了徐州东站的改建方案.相关建议有助于完善徐州枢纽的总体规划,对相关车站的完善和改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公路网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现有公路网的可靠性。为提升西部地区公路网结构的可靠性,采用原始法构建西部地区公路网的拓扑结构图,运用点度与度分布、平均路径长度、网络效率等统计特性指标,对所构建的拓扑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找出可靠性较低的城市进行点度的增加,研究增加后的西部地区公路网数据,并与相对应地区的"十三五"规划进行可靠性对比分析;指出脆弱性较高、节点度较低的格尔木、武威、天水、嘉峪关、白银市应进行多边化规划建设,从而对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为分析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协调关系,首先利用多因素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长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然后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协整检验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短期和长期关系及作用方向。结果显示,在短期,综合交通一体化对新型城镇化为正向冲击,作用明显,新型城镇化对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冲击作用不明显,两者处于动态协调状态,未达最优;在长期,两者存在均衡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推动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关系,划分了2种典型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 基于跨交路乘客对直达列车的选择偏好与换乘行为,提出了2种开行比例模式下乘客的广义出行费用计算方法; 考虑共线区段列车运行间隔的匹配关系,计算了运营车底数量; 以乘客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费用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多编组的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并针对开行方案编制流程和模型特点,设计了开行时段优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以上海地铁8号线为例,研究了全日列车开行时段划分及其最优开行方案; 考虑固定编组和多编组与大小交路的组合运营模式,分析了单一交路运营与组合运营模式下的最优方案及其运营指标; 研究了乘客选择偏好和时间价值对开行方案和小交路折返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交路运营模式相比,大小交路运营模式下的乘客候车时间成本增幅超过11%;固定列车编组条件下,开行比例1:1模式下的小交路长度比开行比例2:1模式下的小交路长4个区间; 多编组运营的早高峰系统总成本降幅超过1.87%,比固定编组运营更具优势; 乘客对直达列车的选择偏好对多编组开行方案的影响较固定编组更大,当选择偏好概率大于0.3时,多编组开行方案的小交路折返站位置向外围延伸; 当时间价值增至原来的1.8倍及以上时,固定编组的运营模式由大小交路变为单一交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过能力日益紧张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提出一种基于闭塞制式改变的扩能方案,将原有的自动站间闭塞改为准移动闭塞,并提出此种扩能方案存在的技术壁垒以及解决措施,同时根据准移动闭塞的特点,对定位方式进行改进,使用北斗卫星替换GPS进行厘米级的高精度列车定位.目前针对基于北斗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已进入试验阶段,为此种扩能方式的实现增加了可行性,此种改造不仅可以实现通过能力的提升,对于完善CTCS列控系统,为全国的路网互联互通上也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为研究铁路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通过构建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多层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最后以陕甘宁三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陕西省的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而甘肃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宁夏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同时GM(1,1)可以较好地预测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为区域铁路运输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