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401篇
综合类   205篇
水路运输   303篇
铁路运输   235篇
综合运输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利用1台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在97号汽油和甲醇汽油中掺混体积分数为2%和4%的机油,探究机油以及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对发动机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大,排气颗粒数浓度、总数浓度、质量浓度和总质量浓度均降低,机油消耗和过量空气系数对排放颗粒浓度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着机油掺混体积分数的升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减小,排气颗粒浓度都明显上升;发动机的排气颗粒数浓度主要分布在核态区域,而质量浓度分布则不同,主要集中在积聚态和粗态区域。  相似文献   
902.
随着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地区交通需求快速增长,我国早期建设的部分一级公路出现通行能力不足、交通服务水平下降的情况,亟待升级改造为高速公路。笔者以工程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例,把握节约实用的原则,分析"一改高"项目中的技术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同类设计项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03.
土石混填路堤强夯加固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常(德)吉(首)高速公路湘西段土石混填路堤强夯加固的大型现场动应力测试的试验成果,通过分析影响强夯加固范围的锤重和落距(夯击能)、夯锤面积、夯击次数、土体类型、干重度、含水量等各种因素,采用量纲分析结合选取修正系数的方法推导出了土石混填路堤强夯加固深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泊松比的定义,建立了强夯加固范围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已有研究资料和工程实测有效加固深度的对比验算,表明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904.
通过对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测定以及配合比设计,从室内无侧限抗压、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室内回弹模量、抗冻性及固化机理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水泥赤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加赤泥的混合料的各种性能均优于未掺加的混合料,根据各室内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混合料中赤泥的最佳掺量范围为10%~16%。  相似文献   
905.
为了提高居民出行健康,建立了评估出行者采用不同出行方式时的PM人体摄入量估算方法体系.使用PM检测仪采集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公交、出租车、地铁)不同交通空间(包括车厢、站台、人行道等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身处的周围环境空间)的PM浓度,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PM浓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考虑出行个体心率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6.
基于IBR技术的全景图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动态显示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图像绘制IBR(Image-Based Rendering)技术的场景生成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本文对IBR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图像的拼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现和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绘制技术的虚拟实景生成系统,以长江和校园为背景的三维物体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907.
高精度的短时进站客流量预测对城市轨道交通日常客流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客流预测结果在事前实施限流、疏导等措施,较事后控制更及时、先进。通过采集15 min间隔的地铁进站客流数据,利用上周同期进站量、本日上一时段进站量以及高峰和非高峰时段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尝试分别采用加权历史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及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短时预测,以获得精度最高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种方法组合预测,探究组合预测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当考虑时段因素时,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最高,为91.05%;ARIMA模型误差结构最好。当采用所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后,预测精度指标较独立预测模型均有提升,但误差结构没有得到改善。研究表明,所提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进站客流的短时预测中。  相似文献   
908.
运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对石家庄地铁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9导洞)能够将地表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在不同的施工步地表沉降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在隧道的拱脚处塑性区较为发育,隧道两侧地表会出现拉伸破坏区。应及时采取深孔注浆、径向注浆等加固措施,以有效控制塑性区的发育、地表沉降,保证隧道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909.
结合GTO逆变器的一般工况,阐明电路对吸收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正向和反向恢复特性的不同要求,从器件设计和工艺上分析实现这些恢复特性的途径和方法,并介绍适用于3000A/4500V GTO的ZK300-45吸收二极管和ZK1000-45续流二极管。  相似文献   
910.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及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性不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有影响,而且对其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在研究了钢管与混凝土的黏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黏结的本构关系,利用现有结构分析程序采用黏结滑移单元实现了这种本构关系下的模拟和分析,通过示例说明了钢管与混凝土的黏结程度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整体屈曲荷载和安全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黏结紧密且无相对滑移为设计依据,所得出的拱桥的稳定性结果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