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建立了落锤试验的CAE模型,并通过不同气囊参数的落锤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的验证。基于落锤CAE模型的结果和系统模型中假人伤害的结果分析了落锤试验中的落锤加速度与系统试验中假人伤害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落锤加速度与对应系统的假人头部伤害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从而验证了应用落锤进行假人伤害评估的可行性,为系统试验前初步评估不同气囊对假人伤害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汽车碰撞安全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7,(3):15-16,35
在安全汽车开发中,计算机模拟是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在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中,计算机模拟广泛应用于交通事故再现分析,汽车、安全装置和道路设施碰撞响应的设计及其碰撞中人体生物力学响应分析等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基本方法,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国内外应用的概况2。  相似文献   
23.
24.
汽车碰撞的变形能网格图及其在交通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使用一次正碰的试验数据作出正碰变形能网格图并验证其精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使用碰撞力对变形量进行积分还是用加速度对变形量进行积分来建立汽车的变形能网格图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当汽车的变形量较小时,以汽车实际变形量的开始点作为变形量计算的起点时所计算出的速度精度最高;当汽车的变形量较大时,以汽车保险杠的中点作为变形量计算的起点时所计算出的速度精度最高。使用变形能网格图对实际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微型客车白车身碰撞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微型客车的正面碰撞性能,验证通过“逆向工程法”所建立的白车身正面碰撞仿真模型,进行了白车身的正面碰撞试验。详细叙述了试验的准备、试验方法和结果。所得到的白车身加速度以及冲击力时间历程曲线等试验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白车身有限元碰撞模型。  相似文献   
26.
为弥补传统风险评价指标对相对速度较小的跟车场景危险水平评价能力的不足,减少跟车场景中追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跟车场景潜在风险的概念。将假定前车以较大制动减速度减速条件下的风险称为潜在风险,并构建了代表驾驶人在潜在危险跟车场景下进行避撞操作需满足的最大反应时间的参数时间裕度(TM)。由于追尾危险工况中常见采取的避撞操作可分为制动和制动转向两大类,分别对典型制动避撞过程和制动转向避撞过程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导出分别针对2种跟车潜在危险场景的TM计算方式。通过自动筛选与人工筛选结合,获得了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库(China-FOT)中具有中国驾驶人特点的制动避撞危险工况87个和转向制动避撞危险工况40个进行分级,并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了前车制动开始时刻的TM值,从而得到跟车场景潜在风险两级危险域的划分。结果表明:制动避撞场景下,本车车速过低和过高时,TM值的变化均不明显;而在制动转向避撞场景中,只有速度较高时阈值才保持不变。通过对正常驾驶视频的分析,引入对比组共计正常跟车制动工况163例和正常跟车转向变道工况151例的车头时距(THW)值,其统计分析结果与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均难以清晰描述跟车场景危险水平与本车速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跟车场景潜在风险评价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对于制动避撞场景,在设定TM值不变和相对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对基于TM的最小相对距离和距离碰撞时间(TTC)值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TTC而言,TM的评价稳定性受相对速度影响小,在自动驾驶跟车策略开发和避免其发生责任追尾事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根据某车型的侧面碰撞试验结果,分析了该车侧面安全性存在缺陷的原因。应用所建立的经确证侧面碰撞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了所提出的提高侧面安全性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B柱变形模式趋于合理,汽车侧面变形量整体上有所减小;假人肋骨变形量减小了42.3%,腹部受力减小了35.8%,耻骨结合点Y向分力减小了19.6%。  相似文献   
28.
汽车侧碰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的开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晓东  苏清祖  程勇  朱西产 《汽车工程》2003,25(3):260-263,290
按照ECER95法规对移动变形壁障性能的要求及验证试验的方法,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试验仿真,仿真结果满足法规的要求,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
众所周知,汽车座椅、安全气囊、安全带等乘员约束装置都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这使得儿童乘员在乘车时,位置过低,视野不宽,安全带过于宽松,很不安全也不舒适。而且儿童的身体结构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要脆弱得多,在遇到车祸时造成的伤害也更大。所以仅采用这些专为成年人设计的安全设施来保护儿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使用额外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30.
为了提高行人头部碰撞研究的效率和简便性,开发了专用的行人头部碰撞子模型,深入探讨了从3个方面评估子模型适用性的方法.通过对比子模型与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