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对点火算法的要求 ,简单介绍了比功率点火算法的原理 ,并根据汽车碰撞的试验数据及图像测量结果 ,确定点火阀值 ,进而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ESC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规范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技术的发展和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试验评价方法。文章参考国外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FMVSS 126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规定的试验方法、J转向试验和Fishhook试验。为了推动国内ESC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相关管理部门、研究和试验机构应尽快开始研究并着手制定类似的试验法规;汽车生产企业也应该大力支持开展与ESC相关的研究,尽快实现ESC技术的国产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3.
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嘉定区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讨论此类事故的相关特征,并对行人、非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的碰撞事故进行深入研究,为车外人员的伤害位置、伤害原因与碰撞形态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车辆行驶工况与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对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和日本)开发并采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行驶工况做了全面的介绍;接着,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比;最后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45.
假人主要伤害值对等效双梯形减速度曲线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利用同时配置气囊和安全带、只配置安全气囊以及只配置安全带的3种不同正碰台车试验的MADYMO数学仿真模型,分析了等效双梯形曲线不同特征参数对假人头部HIC值、胸部3ms累积加速度以及胸部变形量等3种伤害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以某轿车为实例,结合整车侧面碰撞试验,就乘员舱设计中白车身、车门、内饰、座椅等具体结构作了一些分析,指出合理地设计乘员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侧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员的伤害,针对国家侧面碰撞法规以及 C-NCAP 的要求,分析和探讨了提高轿车侧碰被动安全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7.
随着车用结构胶技术的进步,其性能不仅可以满足大量新型复合材料的连接工艺要求,而且可以弥补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点焊连接工艺应力集中的缺陷,因此开展对车用结构胶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从有限元方法分析的角度,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结构胶有限元模型的前提下,综合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计算时间、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的比较等因素,评价各模型特点,结合整车碰撞有限元模拟的要求,论证得出一维模型方法更适用于整车碰撞模拟。  相似文献   
48.
汽车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壁障的LS-DYNA格式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建模,能够比实体单元模型更精确模拟其局部变形,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仿真精度.该模型不仅能够满足ECE法规静压强度的要求,且对于比整车碰撞更苛刻的各种部件碰撞工况如平面墙撞击、半面墙撞击、低位水平杆撞击、高位水平杆撞击、垂直杆撞击等,也能够很好地贴近试验曲线.通过模型验算,并与国外某实体单元模型进行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目前,车内儿童乘员保护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文中从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的对比入手,概述了当前使用儿童约束系统保护儿童乘员的基本情况;说明了现阶段儿童约束系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儿童约束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0.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