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揭示了超低温冷藏集装箱在远洋运输途中箱体侧壁内瘪的主要原因,系是箱内形成的高真空致使侧壁变形,从而导致发泡材料断层,破坏了侧壁整体结构强度.从破坏箱内真空角度入手,研制了压差控制阀件,以平衡集装箱内外气压差,避免侧壁内瘪.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高立交隔声屏障进行了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测和运营预测表明,降噪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的研制为我国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4.
对地铁限界及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测是地铁运营维护的重要工作,采用人工检测既费时又费力,运用大型轨检车的费用太高.为了便携快捷地检测地铁限界及轨道几何状态,基于多传感器集成开发一种便携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应用研究.通过将激光扫描仪、轨距传感器、里程计和倾角仪等传感器集成到轨检小车上,设计配套的软件系统,构造了限界检测、轨距计算、超高计算、坐标系转换和里程计标定等板块.应用该便携装置对长沙地铁三号线侯家塘站至四方坪站进行检测,分析和验证了检测结果,检测装置最终实现了超限报警、图形及超限数据自动录入、轨枕自动识别及轨道几何尺寸数据自动采集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25.
畸形波是海洋中存在的偶然性大波,其持续时间短但危害性极大,研究畸形波的生成及演化规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方向谱,通过改进的相位调制方法,提出一种短峰畸形波的数值模拟方法,提高畸形波生成的概率,实现定时定点生成畸形波,并在 Matbab 语言环境实现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最大熵方法进行谱分析,与目标谱比对证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6.
简述了我国目前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现状,介绍了桥梁梁全伸缩量的计算方法及板式橡胶伸缩装置和GQF-MZL及GQF-C型空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设备的配置与填充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7.
李小虎  李东 《交通标准化》2010,(21):133-135
如何改建旧沥青路面是我国当前公路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旧沥青是否再生利用、再生利用方式和改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对旧沥青的老化程度以及旧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质进行试验分析,可为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该文从工程地质反分析角度出发,对都新公路K231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路堑边坡施工过程,将滑坡的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认为存在不利结构面看似稳定的路堑顺层边坡的开挖过程,可能会使不利结构面、坡体岩体强度不断恶化,边坡稳定性不断降低最终形成滑坡,要预防这类路堑边坡转变为滑坡,必须坚持边开挖、边监测、边防护的原则,跟踪不利结构面强度的恶化过程和程度,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29.
根据株六复线,黎南线,黎湛线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经验,作者对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介绍了电法勘探对忆注浆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国防需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依据高校国防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导向性文件,针对原有迟滞落后的高校学生军事训练模式,结合国内外高校军事训练的现状,同时把握现代战争规律特点,借鉴国内外军事训练的先进思路,从训练理念、训练内容、训练手段三个方面探索现有高校学生军事训练的革新路径,并设计提出了适用于高校学生军事训练综合训练系统的通用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