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重型车OBD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载诊断系统(OBD)是对汽车发动机全寿命周期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必要保证,轻型车的OBD发展已经很成熟,重型车OBD的发展在国际上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介绍了国际和国内重型车OBD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重点对欧盟OBD法规的主要特点和监测内容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2.
不同排放法规阶段轻型汽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轻型汽油车辆排放测试数据,研究了从国Ⅰ、国Ⅱ、国Ⅲ等3个排放法规阶段的排放控制技术特点.结果表明,我国车辆排放控制水平起点高,实际认证车型排放量大大低于同期排放法规限值,同等级车型之间水平接近;最新车型排放控制技术整体接近国Ⅳ水平,为全国执行国Ⅳ法规奠定了基础.国Ⅱ车型与国Ⅲ车型劣化系数均大于法规推荐值1.2;国Ⅱ轻型客车的排放水平不够稳定,应加强对在用轻型客车排放的监管.自主品牌车型的排放略差于引进车型,应尽快提高我国排放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33.
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颗粒物排放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测量了一辆公交车颗粒物(PM)排放的粒数及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行驶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随粒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转速和加速度两个工况参数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实际行驶工况下公交车PM排放的主体在1.5 μm以下,其中300 nm以下的PM占粒数排放总量的88%,300 nm~1.5 μm 之间的PM占质量排放总量的84%;加速工况下PM粒数排放相对于匀速工况激增5~6倍,质量排放激增10倍以上;急加速工况会产生最严重的PM排放,浓度高达1.0×108 个/cm3;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公交车的颗粒物粒数和质量排放因子分别为2.72×1014个/km和0.468 g/km.  相似文献   
34.
文中试验了薄壁高孔隙度载体在一系列试验条件下的特性,比较了400/6、600/4、600/3和900/2不同载体单元在发动机台架稳态和起燃时对排放尾气的影响,进行了FTP测试循环试验,同时用计算机模拟了不同载体催化器的特性。试验结果显示,高单元密度、薄壁载体可显著提高催化器性能,降低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35.
崔国友  李孟良  贾波 《中国修船》2006,19(1):36-37,40
通过对舰艇装备振动监测工作现状的调研,探讨了研发舰艇装备全光纤振动安全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系统的功能要求、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研发途径,提供了系统实际研制的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36.
王延昭  李孟良  徐达 《天津汽车》2006,(1):16-17,22
简要介绍了催化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失活机理,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状况下工作造成的热失效和燃料中的S、Pb、Mn及润滑油中的Zn和P等造成的催化器的化学中毒,详细介绍了热中毒和化学中毒对催化器性能的影响。最后文章介绍了几种现场评价催化器失效的简单方法和对催化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理化分析方法,对催化器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7.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汽车厂商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不至于被市场淘汰。文章主要探讨了柴油机的几种喷油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目前柴油机喷油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8.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两辆国Ⅳ城市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时的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的NOx排放受车辆行驶状况影响较大,当行驶道路畅通,车速较高且输出功率较大时,车辆的NOx排放率较低,反之,NOx排放率较高;当车速由15km/h提高到55km/h以上时,NOx的平均排放率可以降低70%,而尿素喷射时间占比可提高25个百分点。因此,提高车速是充分发挥国Ⅳ车辆排放优势,改善交通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9.
通过研究两组不同行驶里程汽车的催化器特征,运用XRD、BET和PIXE/PIGE技术分析两组催化器物理化学特征的变化。热损坏是所有研究催化器的主要失效形式。低行驶里程催化器的表面积损失和CeO2的烧结状况大致相同(大约为45%)。而高行驶里程则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化学中毒和热失效(包括载体相的变化、内部热区形成和污染物及载体的交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40.
李孟良  高继东  陆红雨 《汽车工程》2004,26(2):139-144,135
回顾和分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装置在净化性能、耐久性、结构空间、燃油经济性等诸方面的优缺点,研究了其发展趋势,结合实例研究了再缩短起燃时间、降低排放效果和劣化系数,以及我国车辆废气净化装置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