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管片式散热器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匹配设计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散热器性能的计算模型和在系统中如何匹配的优选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了 计算与实验的对比分析,表明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将EQ6100Q型汽油机原进气系统改进为可变进气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进气系统,可根据汽车的使用工况控制和改变各装置起作用的范围,使发动机处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从而既改善了汽车在高速大负荷时的动力性,又可以保证汽车在中、小负荷时行驶的经济性(节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氧传感器构成的瞬态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时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瞬态空燃比预测模型。对试验采集到的一维空燃比数据利用相空间重构技术构造多维空间数据,恢复空燃比时间序列的多维非线性特性,然后采用LS-SVM对重构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及预测,得出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较,混沌时序LS-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预测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瞬态空燃比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汽油机瞬态空燃比的辨识精度,提出了混沌时序非线性组合辨识模型.采用2种单项辨识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及径向基函数(RBF)前向型神经网络,分别对瞬态空燃比时间序列进行建模与辨识.采用非线性组合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对2种单项辨识方法的结果进行组合辨识,并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及最小二乘辨识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沌时序非线性组合辨识模型的辨识精度优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及最小二乘辨识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辨识能力,能提高瞬态空燃比的辨识精度,为空燃比反馈控制的成功实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与模块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制定的再生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在保证前后轴制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前后轴摩擦制动力和电机再生制动力,然后依据本文设计的控制模块代替ADVISOR原有模块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在这种控制策略下制动时,前轮和后轮能够充分利用地面附着系数,在确保制动效率的同时能够回收更多的再生制...  相似文献   
17.
车用汽油机HC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车用汽油机HC排放物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HC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各种车用汽油机HC排放的控制技术,分析了各种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由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公害。削减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最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可分为3类:①机内净化技术,它以改进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过程为核心;②排放后处理技术,即在尾气排放系统中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已生成的有害排放物进行净化;⑧非尾气污染控制技术,即对由发动机曲轴箱和供油系统产生的有害排放物进行净化。其中后2类技术也被统称为机外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车用汽油机碳氢(HC)排放物的危害及其控制的必要性,探讨了HC的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各种车用汽油机HC排放的控制技术,并分析了各种净化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起重机的质量状况、产品可靠性指标的确定,并在些基础此结合长江起重机厂生产的QY20A汽车起重机1633次使用故障数据及变速器各挡相对使用频率,提出了三种可靠性分配的方法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