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57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老城区交叉口交通组织状况的分析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李文权 《公路交通技术》2009,(3):154-157,161
城市老城区的交通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老城区交叉口出现的问题及老城区有限的空间资源,提出对车辆、行人的交通组织、放行方式、交通管制等进行优化来改善交叉口的现状,并对改善结果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交通组织对老城区的交叉口进行改善是切实可行的,优化后的改善方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交叉口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72.
考虑上下游公交站点、历史同期客流和相邻间隔输入因子β三者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三者均会对预测精度产生影响;当β=3并在多输入变量中设有上下游站点、历史同期客流维度时,该预测模型相比预测性能最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625 0,均方误差为0.914 5.  相似文献   
73.
针对高频公交服务,以给定车头时距作为已知条件,作者研究了乘客等车时间分布的估算方法,该方法为评价公交服务可靠性奠定基础。依据乘客等车时间分布的定义,通过分析乘客等车时间概率密度,得到了以车头时距为自变量的乘客等车时间概率密度曲线,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乘客等车时间分布的一种估算方法。通过分析单车头时距内的乘客等车时间分布以及对应的载客量比例,推导出乘客等车时间分布的另一种估算方法。作者介绍了两种估算方法的应用方法,并以一个实例进行说明。两种估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小,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将影响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质量的错综复杂的因素看作一个大系统,利用系统工程中的解析结构模型,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直接、间接关系,画出多级递阶结构,从而描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了影响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质量的根本影响因素。给出了解析结构模型的应用过程,分析了导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75.
优化空车调配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阐述了车站空车调配问题对编制车站日班工作计划的意义,通过利用卸后空车对配空车问题进行优化研究,给出配空车问题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6.
针对定线定点和定线不定点两种公交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需求的公交运营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从出行者出行时间的角度对公交服务质量进行了量化分析,在考虑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对两种模式下出行者步行时间、等待时间和车上时间的期望值分别进行分析计算.对服务范围长宽比、步行时间期望值权重系数和客流系数进行了模型灵敏度分析,得到两种模式等效时的关键交通需求密度区间为106~125人/(km2·h-1).实际应用时,当交通需求密度低于关键交通需求密度时,应当采用定线不定点运营模式;反之,则采用定线定点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77.
灵活式公交作为一种新型混合公交系统,融合了常规公交系统的低成本效益以及需求响应式公交系统的高度灵活性,在城市新区及市郊等低出行需求密度区域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对灵活式公交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灵活式运行机制上的共同点以及在灵活性上的差异.根据规划阶段的不同,将灵活式公交的发展划分为战略规划、战术规划以及运营规划3个等级,详述了各层级的规划内容.深入总结了国内外灵活式公交的主要研究现状,详述了国外的运营实践经验以及各规划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当前灵活式公交运营规划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灵活式公交构想.   相似文献   
78.
公交车内站立乘客面积是影响公共交通乘车阶段乘客满意度的关键指标.将使乘客感受由不满意转变为满意的公交车站立乘客面积的临界值定义为临界站立乘客面积.本文旨在提出临界站立乘客面积的建议值.首先,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了客流调查及问卷调查;然后,基于调查所获数据,采用有序 Logistic回归建立了乘客满意度与站立乘客面积的模型;最后,通过对所建模型的图形化分析,提出临界站立乘客面积(即保证乘客满意的最小站立乘客面积)的建议值为 0.25 m2/人.本文研究成果为公共交通乘车阶段的乘客满意度评价、舒适性评价提供量化依据,为公交车额定载客量的核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忠斌  王炜  李文权  王瑩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05-108,129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引入临界安全间隙概念,采用概率论、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通过与仿真软件CORSIM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1.0~2.0km,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相似文献   
80.
OD矩阵推算技术在高速公路影响区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简化高速公路影响区的交通需求预测工作,从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的特点入手,引入节点OD矩阵和线路OD矩阵推算技术,对传统四阶段法中的交通生成和分布预测过程进行了修改。重点对新预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如对交通区划进行调整以实现线路OD与区域OD间的关联、运用OD矩阵反推技术推算得到现状OD以及进行交通区划的还原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新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和工程应用实例,最后总结出新方法的应用条件。该方法的应用大大减轻了高速公路交通预测的工作量,对高速公路后评价、高速公路项目工可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