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9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低倍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和铆接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挤压温度与时效制度对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铆接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挤压温度可以减少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表面的粗晶层厚度,粗晶层越浅,越能有效地抑制铆接过程中的开裂;在粗晶层相同的情况下,过时效状态的合金铆接性能优于峰值时效状态。综合考虑力学性能、生产成本和铆接互锁值,在保证铆接不开裂的前提条件下,最优的时效制度为185℃/8 h。  相似文献   
22.
针对未来行驶工况未知导致续驶里程预测精度难以提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信息和循环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地图信息预测未来的行驶工况,并将相应的工况参数作为SVR模型的输入,计算该工况下单位里程下降值和剩余值。将这一过程反复迭代,直至SOC值归零,则SVR运行次数即为剩余续驶里程。最后利用实际行驶数据,在ADVISOR中进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续驶里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3.
通过PCL和Fortran语言开发了基于PATRAN的自升式平台强度评估程序MYWORK(Mobility Workbench)。以桁架式桩腿自升式平台为例,基于ABS自升式平台结构规范,通过对平台工作载荷、风浪流等环境载荷、P-Δ效应等的自动加载及对平台桩腿、主体结构的自动强度评估,简要介绍了MYWORK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操作流程及MYWORK的应用。通过MYWORK的载荷预报模块及直接计算模块对某300英尺自升式平台进行了结构强度评估,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验证了MYWORK的高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明确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目标及原则,并分析系统用户与功能需求.在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网络构成、逻辑结构等架构,并给出系统信息流程,为建设、完善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针对铁路站段下属部门众多、作业项目繁杂、安全管理人员相对有限造成的现场管理难题,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评判风险值—利用熵权法计算权重—消除不同管理人员判断主观性"的安全管理新思路。结合实际,提出铁路站场安全评价流程,应用熵权法和三角模糊数,进行铁路站场的安全评价验证。结果表明,所用安全评价方法应用于铁路站场,具有时效性好、精度高、客观性更强的优点,能够更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并由此指导重点盯控作业关键环节现场监管人员的合理调配,提升铁路安全管理质量及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6.
丁坝是调治构造物设置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丁坝基础埋深不够,造成冲刷毁坏是丁坝损坏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冲刷最大的坝头冲刷分析,提出两种丁坝坝头设计和计算方法,以期达到丁坝设计合理和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针对铁路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事故发生原因的复杂性,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对铁路事故进行较长期预测的建议,并以美国高速公路-铁路道口事故为实例,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方法对美国高速公路—铁路道口未来3年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铁路事故的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28.
基于风险矩阵方法的铁路线路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风险分析及控制的方法,通过识别我国铁路线路已有和潜在的危害事件,以"次/年"为频率量化指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为后果量化指标,建立适用于我国铁路线路系统的风险矩阵,据此开展系统风险评估,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危害事件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为我国铁路线路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9.
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口并铺设使用的日本、法国、奥地利及俄罗斯淬火钢轨,进行性能和应用状况分析,研究钢轨出现滚动接触疲劳缺陷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法国、奥地利的钢轨淬火工艺为离线欠速淬火工艺,仅对轨头进行加热和冷却处理,从而得到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这种钢轨虽然在小半经曲线上表现出较高的抗磨耗性能,但在直线段上当通过总重达到4~5亿t.km时,钢轨踏面会出现隐伤、斜裂纹、剥离掉块等较严重的滚动接触疲劳缺陷;俄罗斯的钢轨淬火工艺为淬火+回火工艺,钢轨全断面经过加热和冷却处理,虽硬度和强度略低,但因其不同的廓面形状和较好的轮轨匹配关系,使得滚动接触疲劳伤损较轻;进口淬火钢轨出现的斜裂纹一般形成在轨距角处,与行车方向大致成40°~50°角并向行车方向发展。疲劳裂纹是由材料的棘齿形滞回效应引起的,并在高的接触应力下扩展。因此定期打磨钢轨和使用新廓面钢轨是解决滚动接触疲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车身防腐具有非常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是企业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体现。以德国大众品牌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采用空腔灌蜡技术解决此问题,可保证车身三年不锈蚀,十二年不锈穿。文章介绍了汽车空腔灌蜡技术的热源系统——导热油锅炉,并着重分析了导热油变质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