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从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工程施工接口的不同管理模式出发,重点阐述对四电工程中土建专业预留接口的主要内容、检查手段等重要环节的研究,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2.
随着重型卡车的发展,驾驶室轻量化与舒适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白车身是驾驶室重要的结构件,白车身阻尼板的数量和分布对驾驶室NHV性能的影响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在相同激励源作用下,通过统计分析白车身关键板件的等效辐射声功率(ERP),对白车身ERP耦合峰值较高的部位进行阻尼板的结构优化,使用小范围的阻尼板布置,改进某重型卡车白车身的NVH性能,从而提升驾驶室舒适性并进行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23.
具有高速行驶、低恒速作业两种工况模式的动力—传动系统,可以满足钢轨打磨列车在高速铁路及干线铁路维护作业中快速到达作业现场和低恒速打磨作业的需要,介绍了主要工作原理、性能及相关设计和试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4.
为了经济有效地确定半刚性基层在工程中达到强度设计标准的最佳材料组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选取集料分形维数、水泥28d砂胶强度、水泥剂量、含水量为建模参数,对半刚性基层7d强度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半刚性基层7d强度预测模型,并提出了其预测模型简化式。试验表明:通过预测模型得出的半刚性基层强度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说明基于灰色理论的半刚性基层强度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其7d强度值。  相似文献   
25.
高弹性改性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文章从高弹性改性沥青生产、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特点、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等方面介绍了在宣大高速公路路面维护工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6.
传统AHP法的改进及其在地基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引入最优传递矩阵对其进行改进,得到改进的AHP法,并实现计算机程序化;该法可以直接求出指标权重值,避免了传统AHP法的一致性检验.通过某工程的地基方案选择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提高精确度,简化运算过程,直接计算出不同地基控制方案的权重值.结合实例确定出优选顺序为石灰桩>水泥搅拌桩>预压结合砂垫层>碎石桩;说明改进的AHP法应用于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和选择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路面管理和维护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选择路面养护措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路面的病害类型及经济性。在接缝式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横向接缝错台是一个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路面平整度。影响接缝错台的因素有很多,如交通荷载、路面结构、气候条件、路面龄期等。而基层状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性能和长期性能的影响都很大。该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法(ANNs)和多元线性回归法(MLR)预测接缝错台,对于研究中的路面龄期和不同基层类型等参数取值采用路面长期性能研究计划(LTPP)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ANNs能够准确地预测接缝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错台,除个别误差外其复判定系数(R2)很高。  相似文献   
28.
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冲沙闸工程预应力锚索为混凝土直线型锚索,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采用后张法施工,单根预紧整束张拉。主锚索由45根钢绞线组成,是目前水利水电施工中最粗的钢绞线束,锚具重量达75 kg。文章论述了整个施工实践过程及对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9.
李海滨 《中国水运》2009,(3):205-206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破坏较为严重,面临着补强和改建的问题。东阜路东凤至阜沙路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采用的玻纤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面层,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