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张坪滑坡为古滑坡体,近年来有持续缓慢蠕滑趋势,2007年受侧向公路开挖及暴雨诱发,古滑坡复活产生较剧烈的滑动。针对主、侧滑方向的不同危害对象和不同的治理措施,要求取得准确的滑坡主、侧滑方向的滑动面力学参数。本:艾主要论述了该滑坡的特性、滑动面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及分析与确定。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安装在运营电力机车上的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导线高度动态检测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安装及机械设计,并进行了精度分析,给出了现场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该装置充分利用了激光相位测距技术,在不影响机车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现了导线高度的动态检测,较好地克服了人工检测及检测车检测的局限。  相似文献   
33.
借鉴美国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技术框架,系统回顾了初级应用、通信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不同因素驱动下智能公路的概念演化、技术发展和未来变革。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在AHS的研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了智能公路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系统的演化方向以及包含信息管理层、网络通信层和感应控制层的智能公路体系架构。同时,瞄准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总结了泛在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与导航、车辆队列控制、无线充电、道路智能材料、道路主动安全控制、面向出行即服务的车路信息交互、基于基础设施的智能决策规划等驱动智能公路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研究现状,并基于这8项关键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智能公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建议措施;分析了车路协同一体化、智能平行系统、人工智能、交通信息安全、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将对未来智能公路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系统性地预测了智能公路技术的商业化推广路线以及未来智能公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自动驾驶的技术设备成本,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稳定和高效的交通环境。研究成果将对当前和未来智能公路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车轮踏面缺陷是影响列车轮对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的检测方式为人工或半自动检测,耗时长、效率差、精度低,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及时获取踏面缺陷信息对保障列车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神经网络算法难以检测细小缺陷的问题,提出改进Faster R-CNN的检测方法,改进了基于候选框大小与IOU的评估方法,并优化了相关部位的损失函数以适应不同尺度的缺陷检测,抑制了高亮度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对车轮踏面细小缺陷进行检测并准确定位,通过与Faster R-CNN和YOLO V3网络比较可见,提出方法的检测精度明显提高,同时保证了一定的召回率与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35.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接触网隔离开关的集中联锁监控是铁路电气化发展趋势。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现状的前提下,研制了一套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联锁监控系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相关的软硬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36.
分析影响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从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及基础安全管理保障4个方面,确立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保障做出模糊层次评价。  相似文献   
37.
EQ153是东风汽车公司于90年代初开发的八吨级载重车,其后桥以结构先进、承载能力强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被国内大型客车及载重车厂家广泛采用.但是用户,特别是公交客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制动摩擦片过度磨损的问题,更换优质摩擦片亦无改现,给用户的使用维修带来极大不便,亦给制动安全带来隐患.在上海公交公司和上海客车厂的帮助下,笔者对出现以上问题的客车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上述故障是由于后桥膜片式弹簧制动气室的驻车制动弹簧在行车过程中少量弹出而产生制动力造成的.经过对整车气制动系统综合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8.
超前小导管在软弱浅埋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决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严重缺氧难题,通过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研究,建立了高海拔缺氧环境下的轮班制度和作息制度;结合白茫雪山1#隧道施工,通过对3种常用供氧方式的分析研究,确定了隧道掌子面弥散供氧结合输氧管道预留可控吸氧装置与氧吧房屋相结合的综合供氧方法,确保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劳动健康;借鉴青藏高原“风火山隧道增氧工程”,计算出本隧道工程所需的供氧量,以此选择合理的供氧设备用于高原供氧。  相似文献   
40.
当代载货汽车大多采用双管路制动系统,其制动总阀不外乎两大类:并列双腔式和串联双腔式,而JN162车制动总阀(以下简称162总阀)与斯泰尔车制动总阀是两种型式的典型代表。前者是我厂以引进的罗曼车的总阀为基型而设计制造的并列双腔式制动总阀,主要为JN162和JN1171两种车型配套。后者是从奥地利引进的斯泰尔91系列汽车的国产化产品之一,是具有国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串联双腔式制动总阀。现对两者进行比较和阐述。一、结构原理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