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在分析直通运营模式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直通运营模式下站台混合客流分离方法,提出了纵向分隔站台、横向分隔站台、分区域候车和完全依靠引导标识等4种方法,以区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和铁路列车共用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车站混合客流的具体组织方法。案例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混合客流组织方法,可以区分共站台模式下的混合客流,提高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2.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出现车辆故障失去动力时,尽快进行救援、恢复正常运营是运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分析城际铁路的运营特点出发,在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际轨道交通列车故障救援时间、救援速度、救援设备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三种可能的救援模式下救援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及对正常运营的干扰程度,为城际铁路设计和运...  相似文献   
63.
在分布式仿真系统中,显示子系统决定了仿真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影响着仿真系统的效率.本文分析对比不同方式下实现的显示子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及其通信量、效率、同步性、技术难度等方面,实际应用证明,基于UDP实现的显示系统在许多方面有优势,能够满足仿真结果多屏同步显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换乘节点是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间转乘的必经场所,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将平均路径长度、网络局部效率和网络全局效率作为网络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研究了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及换乘节点分布与网络运行效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网络平均路径长度随换乘节点比例、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增加呈幂函数降低;网络局部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指数下降,网络全局效率随换乘节点比例增加呈对数增加且换乘效率越高,增长越明显;换乘节点衔接线路数的增加会降低网络局部效率,增加网络全局效率;换乘节点在各线路分布越均匀,网络全局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65.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现状;简述了再生方式:厂拌热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就地冷再生、全深式就地冷再生的特点比较、优缺点、适用性;通过对比分析选择适合甘肃省的再生方式即厂拌热再生;分析了目前沥青路面再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6.
感温蜡式三通恒温阀及其在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感温蜡式自动恒温阀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以及类型,探讨了感温蜡式自动恒温阀在船用柴油机润滑油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并分析了自动恒温阀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电子海图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船舶监管系统。该系统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船舶状态上报、遇险求救调度及公共信息发布,通过网络电子海图实现船舶状态、监控区域等信息展示,为海事管理部门提供调度救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8.
蒋寅  薛文  安睿  贾国洋  杜鹏 《城市交通》2021,19(3):85-93,129
为丰富、完善现有公交都市评价体系和考核手段,应用多源大数据,提出城市级公共交通实时评价指数的整体框架.该框架由竞争指数、可达指数、延误指数和可靠指数构成公共交通服务总指数.每个指数的计算指标分别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时间比、步行到站时间与候车时间、公共交通实际出行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出行时间比以及车站区间行程时间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润湿梯度表面在水面舰船防污、潜艇减阻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低成本、低复杂度的制备技术。[方法]采用气相沉积法、碱腐蚀法和两者复合法,开展二氧化硅基润湿梯度表面的制备及其静润湿特性的研究分析。[结果]气相沉积法制备表面的最大接触角和变化范围分别为104.9°,23°左右;碱腐蚀法制备表面分别为80.2°,60°左右;两者复合法制备表面分别为102.1°,40°左右,且气相沉积过程在表面润湿性梯度制备中起主导作用。[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海洋装备的功能表面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