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97篇
公路运输   1552篇
综合类   699篇
水路运输   733篇
铁路运输   699篇
综合运输   13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行车轨迹在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会发生突变。为分析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定量评价不同视线诱导方案的调节作用,构建了4个仿真场景。场景1为对照组,参照JTG 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设置,其他场景在场景1的基础上增设视线诱导方案。具体而言:场景2增设低位方案(弹性交通柱+防撞桶);场景3增设高位方案(反光环+警示型线形诱导标);场景4增设组合式方案(低位+高位)。通过模拟驾驶平台获得行驶距离、方向盘角度、横向偏移等数据,并根据轨迹突变现象的发生、演变和消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参照系突变会导致行车轨迹突变,连续一致的视线诱导方案可以调节这一现象。具体而言,与对照组相比,低位方案的突出效果是使洞门前的方向盘转角(SWAav)减少了82%,有助于减缓驾驶人对洞门的规避动作;高位方案的突出效果是使渐变系数(G)提高了3.7倍,短暂稳定段的期望横向偏移(O1)减少了31%,以及O1与稳定段期望横向偏移(O2)的差值(O1-O2)减少了75%,从而提高了轨迹的渐变性,减弱了对隧道侧壁的规避,并提升了对隧道内环境的适应性;组合式方案结合了低位和高位方案的优点,使G提高了4.4倍,SWAav减少了83%,O1减少了41%,O1-O2减少了98%,在提高轨迹变化段的渐变性,减弱对洞门的规避动作、对隧道侧壁的规避效应以及提高对隧道内环境适应性方面均表现最佳。因此,建议在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增设组合式方案,特殊情况可仅增设高位方案。  相似文献   
932.
谷志明  付宇  李珍  杨蓬勃 《船舶力学》2024,28(3):435-441
中、小型船舶吃水较浅,其螺旋桨转速快、直径小、重量轻,一旦艉管前后轴承跨距较大,艉管后轴承支点位置就将超出标准给定的范围.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将轴系简化为Timoshenko梁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船舶轴系实际安装间隙和基于赫兹接触理论计算的载荷-刚度曲线,使用不同支撑位置和多种支撑模型对艉轴大跨距轴系进行校中计算对比.研究发现,对于艉轴大跨距的轴系,CB/Z 338-2005中对艉管后轴承支点位置的取值已不适合.如果轴承支点选取准确,则单点刚性支承、单点弹性支承、多点非线性弹性支承的轴承负荷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33.
社区式养车体验站是基于\"双创\"人才培养核心与专业学科融合下的\"产物\".其依托社区人群而建设的以汽车后市场服务为目标的体验式养成服务中心.养车体验站主要包括产品推介工作室、配件展示体验区、维修生态展示区和线下维修服务区共四个功能区域,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学习前沿的技术,实践产品创意包装推介,接触学习...  相似文献   
934.
基于车车无线通信的列车虚拟编组技术能够根据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变化灵活精准地匹配运力,改善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运力使用效能。首先介绍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阐述列车虚拟编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灵活运力调整策略,然后整理分析国内外虚拟编组技术在运行控制、通信、运输组织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虚拟编组相关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5.
胡杰  余海  杨博闻  程雅钰 《汽车工程》2023,45(5):814-824
为了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准确预测,本文提出基于一种车-天气-驾驶员的多指标电池安全风险预测方法。首先提取车内外多维度信息即运用数据挖掘提取了天气状况、汽车行驶工况和驾驶风格等多指标特征,以模拟实际的电池应用场景;然后通过随机森林和SHAP组合模型的方式对特征进行筛选,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泛化性和鲁棒性;最后将电池安全风险预测问题解耦为机器学习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问题,分别选择XGBoost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Stacking集成模型对电池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最终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数据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风险能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可以为安全化、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936.
挡土墙桩基水平位移计算是上海地区软土地基上水利水运工程挡墙设计的重要环节.常用的m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多项局限.在上海地区某实地开挖河道工程中,为验证位移原因并计算最终位移量,采用了m法和有限元两种方法.结果表明:根据现行不同规范m值取值推荐进行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将有限元法计算结果与m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地质条件对于位移的影响效应方面有限元法与采用m法按照《地基基础设计标准》和《防汛墙工程设计标准》测算的结果较为接近,但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的墙顶累计水平位移值较采用m法计算的结果更大.  相似文献   
937.
针对北京市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地铁结构渗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北京地铁渗漏进行治理及防控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从既有地铁结构渗漏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策略3方面,对北京地铁既有结构渗漏风险防控技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首先,从风险识别入手,对引起渗漏病害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在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将地铁渗漏病害按照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区间和车站结构进行分类分级,给出渗漏等级A、B、C和D,并提出应急及常规治漏措施;最后,提出相应的渗漏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应急处置和一般渗漏治理.研究内容以期为类似地铁结构病害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8.
立足“公转铁”和“散改集”货源,基于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变化性和区域的不均衡性,为了实现集装箱和车辆的均衡发展、改善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从而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围绕一种新型集装箱班列组织模式—固定车底循环班列,探讨其开行条件、班列走行径路等问题。以空车总走行距离最小为目标建立集装箱固定车底循环班列车流组织的点-弧模型,以求解循环班列的弧段选用和弧段上分配的箱流量;考虑循环班列的走行径路特点,以空车总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弧-路模型,以求解循环班列的走行路径和弧段上分配的箱流量。基于20英尺35 t通用箱的市场使用情况,以35 t通用箱的运单数据作为实证研究,设计搜索循环班列可行路径的算法,利用Gurobi求解器求解2种模型,分析求解结果得到了车流组织方案。对比分析2类模型在计算效率和求解结果等方面的区别,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点-弧模型求解速度快但无法直观得到走行径路和分配结果,弧-路模型对大规模网络的求解效率较低但能直接得到走行径路和分配结果,集装箱循环班列的车流组织方案可根据运输需求的空间分布和运输组织的复杂性进行调整,以提升运输效率。本研究成果能够为丰富铁路货运产品、设计循环班列组织方案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939.
为使空化水射流的性能满足船舶水下清洁的需求,对喷嘴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GA)的水下空化水射流喷嘴结构优化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设计参数(如入口段长度、收缩段长度、圆柱段长度、扩散段长度、入口半径、圆柱段半径、收缩角和扩散角等)与空化性能参数轴线最大蒸汽体积分数的关系,通过RBF-ANN对该关系进行预测,解决采用GA进行结构优化时个体适应度难以计算的问题。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且稳定地计算个体的适应度,相比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地提升喷嘴的空化性能。  相似文献   
940.
针对某船用排气门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失效的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气门的热机耦合模型,结果发现该气门失效位置安全系数低于设计要求。为了提高气门性能,基于气门结构参数,分别考察气门锥面角度α、颈部过渡半径Rn、颈部过渡锥角β与爆压时刻、落座时刻气门失效位置的应力关系,并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改变气门锥面角度值能有效降低气门失效位置应力,颈部过渡半径与颈部过渡锥角对气门失效位置应力影响较小。气门锥面角度为45°时,爆压时刻、落座时刻气门失效位置的应力分降低了45.3%、44.7%,安全系数高于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排气门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