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4篇
  免费   112篇
公路运输   2118篇
综合类   1009篇
水路运输   1040篇
铁路运输   865篇
综合运输   16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吉河高速吉县枢纽A匝道2号桥是19跨(六联)现浇连续箱梁桥,该桥位于山西临汾枣庄河湿陷性黄土区内,现场采用满堂式支架进行的现浇混凝土施工,除对支架进行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受力验算外,还应重点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指出现浇箱梁施工中地基的处理方法不仅关系到支架方式的选择和布置,更关系到桥梁本身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942.
软岩小净距隧道最优开挖方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渝线新城子隧道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开挖方法对软岩小净距隧道的相互影响,以及双层支护结构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双层支护可以有效的控制地应力的分阶段释放;第一层初支承担大部分围岩荷载,第二层初支承担第一层初支变形引起的荷载;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隧道交互开挖、待左右线均开挖完成后再施作二衬为最优工法.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围垦已成为解决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的主要方法。海州湾滩涂围垦面积较大,且距离临洪河口较近,有可能造成其上游河道的淤积,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排涝。应用MIKE21模型对海州湾及邻近海域的潮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围垦前后河道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相较于围垦前,围垦邻近区域的涨落潮平均流速基本均有所减小,而河道内的水动力条件变化则很小,沿程各断面的落潮平均流量均有所减少,但减少的量值不大。采用根据窦国仁河相关系推导出的分析模式,预估围垦引起的河道淤积厚度为2 cm左右,说明海州湾滩涂围垦不会对临洪河口闸下河道的淤积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以176KBC局部外板展开图和典型横舱壁为例,阐述优化详细设计板缝排列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及其优势,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947.
在高桩码头水上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利用灌注桩钢护筒进行水上施工平台搭设,是确保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的关键。文章对直线段和接岸段施工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并进行波浪作用下稳定性验算,沉降位移量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水上施工平台稳定安全,并在施工检测成果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48.
949.
本文从分析海船工作环境条件入手,对微控制器硬件系统安全稳定性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重点进行了分析,从电磁可靠性角度,讨论了影响微控制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方法,包括印刷电路板可靠性设计和微控制器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设计方法,解决微控制器系统硬件设计中的安全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日给予0.5mg恩替卡韦治疗,于治疗0、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IFN-γ及IL-4水平,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B7-H1mRNA水平。结果 1应答组患者PBMCs中B7-H1mRNA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呈进行性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5),而无应答组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无显著变化(P=0.466);2应答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0.05),无应答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虽也呈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答组患者的血清IL-4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患者的血清IL-4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不仅具有抑制病毒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免疫恢复和调节的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