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144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克服以往采用加权组合方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为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的弊端,以非饱和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定周期信号控制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 II)为基础建立了直接求解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多目标控制模型的相容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延误、停车率、排队长度等常用交通信号控制目标的有效性和对控制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目标优化方法相比,多目标相容优化方法更能减少车辆在交叉口上的停车延误和排队长度;与加权组合方法相比,多目标相容优化方法能获得更优的综合交通效益。  相似文献   
62.
提出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道路路段行程时间进行建模NN,并结合线圈和视频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以实际行程时间和模型输出的行程时间预测值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将RBF神经网络方法与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相对于BP神经网络训练时间短,且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3.
以现代有轨电车在上海建设试验线为背景,就市民出行方式的选择意愿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项Logit模型,研究了有轨电车的引入对市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明确了影响市民选择出行方式的关键因素为薪资收入、出行准点要求以及出行距离,进而指出了有轨电车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并就如何提供现代有轨电车乃至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计算机联锁系统、微机监测系统等新技术装备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已日趋成熟,并在中国铁路信号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有2个实际的问题也已迫切地摆在了信号人员的面前:一是铁路现场存在大量电磁干扰源,必须保证新设备正常工作且不与其他设备产生相互干扰;二是新设备研制单位多、型号多、生产单位多,几乎每套设备都自成体系,放置于专门的机柜,使本来十分狭小的既有信号机械室变得更加拥挤,不易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65.
基于ITS的公共交通换乘等待时间最短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使公共交通的换乘时间实现最佳衔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优势得以体现,在对各国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ITS实时提供公共交通信息的条件下,公共交通换乘等待时间最短调度问题。为了对公共交通换乘总等待时间最短目标下的公共汽车发车时刻表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应用运筹学理论,分别针对一个换乘点和多个换乘点的情况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并用一个换乘点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换乘总等待时间,尤其是对于发车间隔较大的公共交通方式间换乘的时间节约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6.
给定周期条件下环交叉口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控制理论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原对称式控制方法易导致饱和度不均衡、部分进口绿灯时间利用不充分等。本文在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环型交叉口各流向的不对称性,以环型交叉口各流向饱和度均衡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非对称性的环型交叉口优化控制方法。并以各进口道饱和度方差为评价指标,对该优化方法进行评价。文章的最后,以该方法在厦门市的实际应用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体系结构对智能运输系统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的开发目的,开发历程作简要介绍,然后以美国运输部于1998年9月分布的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为蓝本,对美国智能运输系统未来发展和实现的用户服务,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接口通信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8.
城市快速道路进口匝道的超长排队对地面道路交通所造成的障碍影响,以及因出口匝道的车辆排队,而产生的主线交通自然阻塞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交通问题,以线性规划方法为基础,提出同时考虑进出口匝道排队约束,主线通行能力的约束以及行驶速度的 束的城市快速道路流入交通的动态的控制手法,探讨在流入交通需求和路网上交通状态实时变化条件下,各约束条件对流入控制解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算例,对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和基本性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9.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维护和管理是交警部门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调查,分析交通管理设施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系统的需求、目标和定义,并进行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扩展设计,最后给出对应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采集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
基于实验分析的驾驶员路线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驾驶员的信息响应模式对交通信息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是先进交通信息系统(ATIS)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驾驶员调查和计算机仿真测试等实验分析方法研究驾驶员的路线选择模式,对在行程时间信息作用下驾驶员在熟悉程度不同路线之间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行程时间信息使驾驶员由常用路线改换到其它路线上的倾向性,并使用多项式Logit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方法分析驾驶员的路线选择行为较为合理,但因较为复杂而不易使用。本文提出了以行程时间为变量,路线熟悉程度为参数的简化的多项式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