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2006年产量已经达到728万辆,预计到2020年汽车需求将达到20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有人惊呼中国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却发现在繁荣的数字背后是研发能力依然薄弱的事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沿平  雷飞  周俊 《汽车工程》2007,29(2):93-96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提出采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国家汽车产业体制创新和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车身舒适系统总线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根据车身舒适系统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对其总线拓扑及协议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CAN2.OA的舒适系统总线协议,设计了总线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网络管理层协议,并采用点对点和广播寻址相结合的寻址方式以减轻低成本MCU报文接收滤波的负荷.接着分析了分组传输、网络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监控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在车身舒适系统样机上进行初步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总线协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大的隐忧是忽视自主开发、忽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在目前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汽车产业政策对自主开发的引导和支持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克进  杨沿平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5,27(4):492-494,491
对薄板内凹、外凸翻边进行了回弹试验,借助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从试验数据中选择训练样本,建立了同弹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训练样本集的大小对模型误差的影响,指出在训练样本不少于14个的情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顶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杨沿平  方海峰  周俊  孟先春 《汽车工程》2007,29(10):918-922
通过对大量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并与汽车产业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针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增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激光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运用尤其是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应用前景,指出激光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轻量化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阶段的能耗和排放,但如果把涵盖材料获取、材料加工、零部件加工制造、整车装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都考虑进去,轻量化并不一定节能减排,成本也可能增加。以往评价汽车产品的轻量化效果主要关注汽车的运行使用阶段,而未能从整个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予以综合考虑,也未进行汽车轻量化全生命周期多目标优化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中提出在轻量化设计阶段协同考虑轻量化后的全生命周期能耗、环境排放和成本变化,并进行轻量化全生命周期多目标优化研究,达到在轻量化的同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排放减少和成本不增加的目标。选取某公司生产的传统汽油车和在此平台上开发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静态生命周期评价模型,选择钢质量减少比例、铝质量增加比例和镁质量增加比例作为设计变量,全生命周期能耗、温室效应(GWP)和生产成本作为3个目标。通过多目标优化,当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车钢质量分别减少6.44%和6.41%、铝质量均增加1%、镁质量分别增加0.44%和0.41%时,全生命周期能耗分别减少3.20%和3.21%,GWP分别减少2.84%和2.88%,生产成本不增加。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发展汽车车身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发热点,并对发展轻量化车身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的意义、主要研发内容、市场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多数国产汽油载货车仍采用化油器式发动机的情况,本文分析 国产化油器比对汽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通过对国产化油器混合比较正的试验,证实校正混合比后的化油器能更好地适应发动机工况、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综合性能,并能减少燃油消耗、降低CO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