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4篇
铁路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提升驾驶模拟器后视镜仿真的视野舒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软基础类库(MFC)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MFC的多线程框架设计后视镜调节模型,通过改变视野范围的方式调节后视镜可视区域,结合Arduino设计后视镜调节按钮,利用串口通信实现MFC程序与Arduino的数据交互,最终采用离屏渲染技术将后视镜显示在虚拟视景中。使用驾驶模拟器对后视镜成像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调节后视镜仿真方法满足驾驶员在不同驾驶工况下的后方视野需求,同时保证了后视镜成像的实时性,达到虚拟驾驶仿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防御性驾驶行为心理作用过程缺少定量描述的问题,在界定防御性驾驶行为内涵的基础上,设计防御性驾驶行为量表.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以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为预测变量,行为意图为中介变量,后续防御性驾驶行为为结果变量的分析模型. 对非职业驾驶员在间隔3 个月的两个时间点跟踪调查,第1 次调查内容包括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TPB变量、个人基本信息,第2 次调查包括后续防御性驾驶行为和个人基本信息,获得两次调查数据完全匹配的有效问卷213 份. 对有效数据分析显示:主观规范对防御性驾驶行为意向不显著,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态度和过去防御性驾驶行为对防御性驾驶行为意向影响值分别为0.40、0.29 和0.26;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过去驾驶行为通过行为意向(0.3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后续行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3.
杨炜东 《西铁科技》2010,(1):F0002-F0002
<正>2010年2月6日10时50分,西安开往郑州G2004次时速350公里的国产CRH2"和谐号"动车组在西安车站首发,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24.
李辉康  杨炜东 《西铁科技》2010,(1):F0004-F0004
<正>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西安铁路局建成了路局、站段两级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实现日常生产计划全流程网上审批  相似文献   
25.
为了更好地解决车辆纵向追尾碰撞问题,利用车联网技术,设计了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辆车速动态控制系统,在系统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车辆之间的车速、位置等关键数据信息的相互共享,并且通过车载APP显示。系统通过对自车与前车之间的实际车距和理论安全距离比较,控制电机实现对本车的车速动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车辆纵向追尾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26.
2008年12月12日由西安铁路局科研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制的铁道部重点课题“铁路线路路基探地雷达系统技术研究“通过了铁道部科  相似文献   
27.
为判定在虚拟视景环境中驾驶行为是否规范,进行车辆驾驶仿真和实验,在Vega Prime中实现视景驱动,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应用改进的OBB包围盒来进行碰撞检测,设定检测目标,识别车辆是否压线、路径是否合理等~([1][2][3])。  相似文献   
28.
杨炜东 《西铁科技》2007,(3):F0004-F0004
2007年6月21日,西安铁路局科研所、陕西科维铁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机车乘务员值乘录音装置"通过了西安铁路局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9.
为实现不同光照与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积水区域自动分割,在现有全分辨率残差网络(FRRN)的上采样层设计了一种注意力监督机制;加入积水区域注意力模块(PAAM)与深度监督模块,建立了一种含积水区域注意力监督模型(PAAM-FRRN);利用最大池化与上采样构建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在全局尺度下捕获了积水的视觉特征,在上采样层引入了注意力监督机制,针对积水区域进行上采样并融合不同网络层之间的特征,最小化网络各层损失函数,优化网络总体最终损失;采集不同光照与气候条件下的1 770个(弱光750个、强光740个、雨天280个)沥青路面积水图像进行五折交叉验证试验,获得了积水区域分割结果;以人工标注结果作为真值,利用Dice相似系数(DSC)、Jaccard相似系数(JSC)、精确率、召回率与豪斯多夫距离(HD95)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将提出的模型分别与FRRN和其他7种有代表性的传统模型进行了分割效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DSC、JSC、精确率与召回率所取得的均值分别为0.91、0.86、0.92和0.93,相比FRRN分别提高了3.41%、6.17%、2.22%和4.49%,且均高于传统7种对比模型;在DSC、JSC、精确率以及召回率所取得的标准差分别为0.12、0.15、0.11和0.12,与FRRN相比分别降低了20.00%、16.67%、21.43%和25.00%,且均低于传统7种对比模型;其HD95为38.56,均低于其他对比模型,提出的模型能够实现对不同光照与气候条件下的沥青路面积水区域的准确、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30.
为了改善传统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在全局路径规划中存在的平滑度差、具有潜在碰撞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重优化的RRT算法。在传统RRT算法基础上,引入自适应目标偏向策略以缩短采样时间,引入角度约束采样策略以适应车辆极限转角。得到初始路径后,建立二项优化函数(即降低路径曲率和远离障碍物),并将其作为基点进行梯度下降二次优化,生成可供车辆行驶、平滑性良好且碰撞概率低的路径,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RRT算法相比于传统RRT算法、RRT-Connect算法和RRT*算法,平均曲率分别降低了38.1%、36.4%和24.7%,曲率均方差分别降低了38.4%、38.4%和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