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发动机燃用GTL柴油的颗粒数量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发动机燃用天然气制油(GTL)的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布规律.所用燃油分别为纯柴油、纯GTL柴油以及GTL柴油掺混比为10%,20%的G10、G20燃料.试验工况为最大转矩转速1 500 r/min和标定转速2 300 r/min的负荷特性试验,负荷百分比分别为10%,25%,5%,75%和100%.结果表明无论燃用柴油,还是GTL柴油或混合燃料,该柴油机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大都呈现明显的双峰对数分布状态.其排气核态颗粒的峰值粒径在10 nm附近,聚集态颗粒峰值集中出现在40~50 nm之间.随着GTL柴油配比的增加,各工况下不同粒径的颗粒数量大都持续下降,其中排气核态颗粒数量明显下降,在高速高负荷下更为显著;而聚集态颗粒也较纯柴油有一定的降幅,其中G20和纯GTL柴油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2.
通过NEDC循环试验和道路试验,对柴油轿车燃用市售柴油(国Ⅱ柴油、沪Ⅳ柴油)、柴油与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D10和天然气合成燃料GTL进行试验,比较它们的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在NEDC循环试验中,燃用BD10和GTL时的100km油耗比燃用市售柴油时分别升高3.06%和1.93%;在道路试验中,燃用BD10和GTL时的100km油耗比燃用市售柴油时分别升高2.23%和4.46%。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低温冷起动时的气态排放和经济性,并与其热起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际环境下柴油轿车冷起动时有害气体排放量大部分高于热起动,且发动机的供油量较高.这是由于在整个冷起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完全燃烧循环,导致排气中的CO和HC明显较高,而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在较低温度下工作性能欠佳,使有害气...  相似文献   
44.
柴油替代燃料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柴油及生物柴油、二甲醚(DME),F—T柴油(天然气合成)等石化柴油替代燃料的理化特性、排放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原料成本是影响柴油替代燃料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与石化柴油比较,以废弃食用油或泔脚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以天然气和煤为原料的DME以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F—T柴油具有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45.
对上海在用国Ⅱ柴油公交车燃用石化柴油-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用国Ⅱ柴油公交车燃用BD5的燃油经济性与柴油公交车基本相同,最大轮边功率降低约2%,加载减速法烟度平均降低约17%;燃用BD10的燃油经济性比柴油公交车略差,最大轮边功率降低约4%,加载减速法烟度平均降低约35%.  相似文献   
46.
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车用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柴油机烟度、CO,HC和PM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分别燃用含硫体积分数不大于500×10-6和350×10-6两种柴油的结果表明,燃油硫含量对氧化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共轨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燃用0号柴油、E10,E15,E20乳化柴油的外特性试验以及2 000 r/min,3 200 r/min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在原机未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将发动机燃用4种油品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常规排放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0号柴油,燃用乳化柴油经济性有所提高,NOx排放降低,烟度值大幅降低,CO排放有所升高,HC排放在低负荷时升高,在高负荷时降低;燃用乳化柴油各种排放物的变化幅度随掺水比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8.
满足国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技术方案中,SCR+DOC+DPF/POC和EGR+DOC+DPF是两种主要的技术措施,而LNT+DOC+DPF技术对排气中的S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49.
柴油轿车模态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装载柴油机的轿车模态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柴油轿车NEDC循环HC、CO、NOx和CO2的模态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NEDC循环中,ECE城区行驶循环第1个循环的HC和CO排放量较高,分别占NEDC循环HC和CO总排放量的60%和89%;EUDC循环排放的NOx和CO2排放量较高,分别占NEDC循环NOx和CO2总排放量的52%和47.7%.  相似文献   
50.
利用车载排放测试设备对某柴油乘用车进行了上海市典型道路的车载排放测试,分析了车辆在各典型道路上的行驶特征及车辆的THC、CO、NO x、CO2排放特性。结果表明,该柴油乘用车实际道路行驶工况具有平均车速度低、加(减)速度时间比大等特点,其加速(减)速的行驶时间和行驶里程分别占整个行驶时间的63.6%和行驶里程的83.2%;THC、CO、NO x、CO2排放率随车辆行驶速度、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车速超过90 km/h时,NO x和CO2的单位时间排放率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