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马鞍山长江大桥中塔设计为钢-混凝土叠合塔,叠合段处于钢-混凝土结构过渡部分,钢塔荷载通过混凝土顶面直接传递,混凝土顶面与钢塔柱底座板接触的密贴性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叠合段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开展1/4模型试验验证施工工艺的可靠性.在离钢塔柱2m处设置后浇混凝土叠合段,采用195cm自密实混凝土+5cm高性能砂浆,成功解决了叠合段混凝土浇筑难题.最后进行钢混接头无粘结预应力的张拉,确保了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之间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2.
钢材和橡胶是两种常见的工程材料,两者组合起来具有较好的吸能和回弹性能。为了综合两种材料的优异性能用于工程设计,提出了一种由外钢板、橡胶圈和内钢板组成的钢板-橡胶吸能圈(简称钢板-橡胶圈)以用于防撞设计,并由此开展了基于钢板-橡胶圈的设计方法研究: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外径为1 m的25个具有不同结构参数(钢板厚度、环壁厚)的钢板-橡胶圈有限元模型,其中钢板厚度选取的尺寸为0,5,10,15,20,25 mm,环壁厚选取的尺寸是0. 05,0. 1,0. 15,0. 2,0. 25 m。定义无量纲比值:钢板厚、环壁厚、圈的径向相对变形比。通过数值仿真和统计分析,建立了圈的性能参数(吸能量)与这3个无量纲比值的经验公式,并进行了相应的误差分析,确定了经验公式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同时,基于工程设计优化需要,定义了基于回弹率的优化筛选原则,用于筛选掉满足耗能要求但不满足回弹率要求的钢板-橡胶圈。参照结构试验的相似理论,将1 m外径的钢板-橡胶圈的经验公式推广到更多不同外径钢板-橡胶圈中。最后,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用于桥梁防撞结构的钢板-橡胶圈的设计流程,并依照设计流程给出了相关的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