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6篇
综合类   8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线性控制的主动悬架和PD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应用遗传算法对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经过多目标优化后的集成控制系统,既可保证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32.
汽车悬架特性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比较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谐振式和平板式悬架检测设备的基本结构、检测原理、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典型的谐振式、平板式悬架检测设备对3辆不同类型汽车的悬架性能进行实测和评价,分析了两类设备的功能特点和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原因,针对两类设备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汽车悬架性能检测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外倾和侧偏联合作用下轮胎接地印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国Daimler Chrysler研发的Dtire轮胎模型,对外倾和侧偏联合工况下轮胎接地印迹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高轮胎的附着性能,改善车辆的操纵性能以及改善轮胎磨损寻找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
为了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ASS)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实时集成控制,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和灰色预测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预测步长自调整的灰预测模糊集成控制器.它通过对当前过程状态的模糊判决,实现对灰预测步长的自适应调整,从而改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未加控制和ASS与EPS独立控制相比,预测步长自调整的灰预测模糊集成控制更能实时有效地对汽车ASS与EPS进行协调控制,显著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空气弹簧刚度特性模型及气体非理想化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范德瓦耳斯方程建立了3类空气弹簧的刚度特性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可知.以往的模型不能反映范德瓦耳斯常数,空气弹簧初始压力和温度等气体非理想化因素的影响,为此引入一个表征气体非理想化特性的无量纲因子H进行修正.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空气弹簧刚度特性模型存在较大误差:引入H可改善空气弹簧刚度特性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通过这两种方法优点的有机融 合,考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特点,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将模糊评价法中的相对隶属度用于层次分析法中的多方案指标合成,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配送中心选址决策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7.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某车型前照灯高度调节系统参数整定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直接分析和极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前照灯照射高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利用该车型搭建试验验证平台,对正交试验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的参数整定试验方法在保证整定结果可靠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8.
为解决重型车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转向路感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绕组式永磁耦合器(WTPMC)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W-ECHPS)。文中介绍W-ECHPS系统和WTPMC的结构原理;确定不同行驶工况下WTPMC的运行参数,为WTPMC的设计和基于行驶工况的性能研究提供依据;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WTPMC进行有限元仿真,以研究其稳态性能,包括电磁性能、调速器性能和转差功率回收性能;在仿真结果满足要求的基础上,试制WTPMC样机并进行台架试验,并与空载时线反电动势、IGBT占空比和超级电容端电压的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WTPMC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能满足运行极限点的要求,通过调节IGBT的占空比,能在不同行驶工况下运行,同时,其具有良好的转差功率回收性能,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转差功率回收率在67.4%~72.5%之间。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包含扭转梁式悬架系统的整车8自由度平顺性模型和车辆瞬态侧倾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了扭转梁式悬架系统对平顺性和车辆瞬态侧倾的影响,并进行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和稳态回转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在积分白噪声仿真路面,扭转梁式悬架系统对垂向和纵向振动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侧倾振动动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如固有频率、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等;揭示了扭转梁式悬架的扭转刚度、纵臂长度与车身侧倾角、车身侧倾固有频率、瞬态侧倾特性等之间的关系,为平顺性和操稳性协同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基于μ综合鲁棒控制的EPS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感器噪声、参数摄动、路面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下,车辆EPS控制系统性能会不同程度下降,对汽车操纵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提高EPS控制系统性能,基于μ综合理论和鲁棒控制方法,选取相关性能指标设计了新型μ控制器,构造了装备EPS系统的整车μ综合控制系统.仿真与μ分析结果表明:基于μ综合算法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