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93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224篇
铁路运输   119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本文介绍了美国70t货车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强迫振动试验时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描述了被试车辆在轮对上施加垂直和横向的强迫振动时,车体和摇枕的动力响应从及悬挂系统中的能量损耗。仿真模型中考虑了库仑摩擦和死区等非线性因素,并详细介绍了使用滑块--弹簧模型对库仑摩擦进行仿真的方法。仿真模型的输入激素可以是任意的线路工况。也可以选用程序中所产生的三种典型迫振工况。最后比较了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测车辆的振动工况。  相似文献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沈锐利  侯康  张新 《中外公路》2019,39(3):101-106
为明确不同结构布置形式应用在三塔四跨悬索桥中的合理性,构建了主跨600~1 400m范围内的5座三塔四跨悬索桥,对汽车荷载作用下结构竖向刚度及主缆抗滑系数这两项控制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深入探讨了不同主跨跨径下塔梁连接形式、缆梁连接形式及缆索系统布置形式对结构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塔四跨悬索桥在单跨满布汽车荷载下,随主跨跨径的增大,"中塔效应"越易缓解;当对鞍座进行适当改进以提高主缆与鞍座间的名义摩擦系数后,三塔四跨悬索桥桥跨布置可大幅拓宽;塔梁连接形式对"中塔效应"的影响体现在其纵向约束存在与否,无纵向约束体系的竖向刚度及主缆抗滑系数显著降低;缆梁连接形式对"中塔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其导致了中央扣及部分吊索的疲劳、锚固及索夹滑移问题;缆索系统布置形式对"中塔效应"影响较弱,协作体系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对比分析表明:从缓解"中塔效应"的角度出发,不设置中央扣,塔梁间设置纵向约束的平面缆体系更适用于三塔四跨悬索桥。  相似文献   
698.
武汉市江南泵站深基坑工程因工期被压缩,需优化原支护结构以满足要求。为确定优化支护结构,以深基坑围护桩的桩径、插入比和内支撑截面尺寸为因素,选取围护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为分析基坑变形的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武汉江南泵站的开挖支护过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机理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桩径和插入比,增加桩径和插入比能有效降低围护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插入比超过限值后对变形的影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99.
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主桥采用(766+160)m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该桥仅在东岸设置桥塔,西岸直接将主缆通过复合索鞍结构后锚于岩层中。为确定复合索鞍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受力性能,设计制作1∶4的索鞍结构缩尺模型,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主缆力作用下的索鞍位移、辊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和辊轴活动性能,并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索鞍的竖向和纵向位移随索力增加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变缓;辊轴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最不利荷载下最大接触应力为789MPa,最小接触应力为66MPa;加载过程中,各辊轴运动基本保持一致;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后,辊轴接触应力分布变均匀,最大接触应力减小至578 MPa,最小接触应力增大至399MPa。  相似文献   
700.
内燃机缸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地概况了内燃机气缸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趋势;详细讨论了湍流模型的选择、数值计算方法及网格离散技术;叙述了目前缸内模拟能达到的精确度,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