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292篇
综合类   145篇
水路运输   221篇
铁路运输   11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主桥采用(766+160)m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该桥仅在东岸设置桥塔,西岸直接将主缆通过复合索鞍结构后锚于岩层中。为确定复合索鞍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受力性能,设计制作1∶4的索鞍结构缩尺模型,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主缆力作用下的索鞍位移、辊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和辊轴活动性能,并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索鞍的竖向和纵向位移随索力增加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变缓;辊轴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最不利荷载下最大接触应力为789MPa,最小接触应力为66MPa;加载过程中,各辊轴运动基本保持一致;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后,辊轴接触应力分布变均匀,最大接触应力减小至578 MPa,最小接触应力增大至399MPa。  相似文献   
772.
负摩阻力作用下单桩的承载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荷载传递法和有限层法的数值分析对承受负摩阻力的单桩荷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填土高度、桩顶荷载、桩端土刚度对桩身轴力、桩底阻力的发展及桩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软土地基中,0.5 m的填土高度就能使负摩阻力较充分地发挥,承载负摩阻力的端承桩与摩擦桩一样,承载力需结合桩的沉降确定。  相似文献   
773.
为研究悬索桥主缆销接式索夹在吊索力作用下的抗滑性能,以某单跨悬索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带端索夹的主缆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研究吊索力作用下索夹的极限抗滑摩阻力、主缆与索夹表面接触压力及螺杆拉力随吊索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吊索力加载时,索夹的极限抗滑摩阻力比轴向加载时大幅减小,吊索力对索夹的抗滑能力有显著的削弱效应;索夹临界滑移时的下滑力明显小于按规范计算的极限抗滑摩阻力,索夹抗滑设计时应考虑吊索力的影响;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沿索夹长度呈抛物线分布,随着吊索力增加,上半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略有增加,下半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明显减小;吊索力会导致螺杆产生附加拉力。  相似文献   
774.
交流传动车辆电气制动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气制动是交流传动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全面分析了应用于交流传动车辆的各种电气制动方式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制动效果,并以实例分析了各种制动方式在交流传动车辆制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75.
以京福高速公路三明—福州段某小净距偏压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隧道净距、进口斜坡坡度、埋深对围岩的应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化特征,对小净距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6.
通过对汽车振动和噪声的分析,简要介绍汽车NVH特性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并提出汽车NVH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77.
为了揭示地层空间变异性对管廊开挖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宿迁综合管廊实际工程,通过对主要软土层厚度的统计分析,采用截断式正态分布拟合地层底标高的随机分布规律,结合三维随机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能考虑地层厚度空间随机分布的基坑开挖稳定性可靠度预测方法,研究结论显示:考虑地层厚度随机分布时,支护墙最大等效应力为3.006 3~4.285 7 MPa,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呈双峰状;若以支护墙最大等效应力作为控制指标,可靠度为1.0、0.9、0.8时,分布对应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4.266 1、4.088 7、3.946 8 MPa,对应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10.300 0、9.670 8、9.312 1 mm;采用地层平均厚度计算的管廊开挖后,支护结构最大等效应力3.33 MPa,最大水平位移8 mm,可靠度并不高,具有一定风险;可见软土层的不均匀分布对支护结构的内力有一定影响,采用可靠度的设计方法更科学。  相似文献   
778.
为研究桥墩高度对高烈度区连续梁桥抗震体系的影响,确定不同抗震体系的墩高适用范围,以黄茅海西引桥60 m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不同墩高下的约束体系对比分析,并在中间墩墩梁固结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过渡墩约束体系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墩高较低时,减隔震体系地震响应明显小于墩梁固结体系,减隔震体系优势较大;随着墩高的增加,桥墩刚度减小,桥梁的自振周期增加,墩梁固结体系的地震响应逐渐减小,减隔震体系的优势减小。因此,建议墩高相对较矮时采用减隔震体系,墩高较高时采用墩梁固结体系。由于过渡墩设置减隔震支座可明显减小横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且不会大幅增加纵向地震响应,因此采用中间墩墩梁固结体系时,仍然可以考虑在过渡墩位置设置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779.
为有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且随着LNG(液化天然气)船型发展呈现出小型化返加注的新需求,改造已建大型LNG码头,以适应新增小型LNG加注船的靠泊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基于既有大型蝶形布置LNG码头提出了一种新增靠泊簇桩系统的改造方式,利用空间模型对该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其受力和系统位移,并验证大型LNG船系泊时对该系统的影响,最终提出一套针对该结构的设计流程。改造后的码头可靠泊返装多种小型LNG加注船型或运输船,适应性强、安全可靠、耐久性优越,且改造工期短、投资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80.
在智能车辆的同时定位与建图中,视觉特征点法通过对特征点的提取和匹配进行车辆位姿估计,但当环境缺少纹理或动态变化时,场景的特征稀疏、稳定性差,基于自然特征定位易导致精度下降甚至定位失败。在环境中加入视觉标签可有效解决特征稀疏问题,但基于视觉标签的定位方法高度依赖人工标定,且常因视角变化出现位姿抖动,影响定位的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的车辆视觉SLAM方法,充分利用标签信息,引入内外角点约束降低标签位姿抖动,同时借助视觉里程计建立低漂移、全局一致的地图;在定位时基于标签估计车辆位姿,并联合优化标签地图与车辆位姿,从而构建低成本、高鲁棒的视觉SLAM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使用内外角点约束有效降低了标签的位姿抖动,使标签建图精度的提升率超过60%,定位精度的平均提升率超过30%,显著地提高了基于标签定位的精度与鲁棒性,有利于智能车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