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68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64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31.
132.
从冶金的观点出发,着重讨论了几种目前日本开发出的不同级别的汽车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即IF钢,烘烤硬化钢,贝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板,并介绍了它们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试验研究预闪光、预加热、闪光、顶锻、后加热,二次电压焊接参数对预热闪光焊接汽车轮辋低碳钢板的焊接质量的影响。对轿车轮辋生产具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34.
在海洋平台施工过程中,桩基工程是一个重要环节。文中基于曹妃甸海上油田(CFD11-3/5)平台桩基工程为例,利用GRLWEAP进行了钢桩的可打入性分析,整个施工更加合理、顺利,预测出打桩工程中将会碰到问题,施工前就得到解决。并对打桩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5.
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行业趋势及轨道交通企业发展需求出发,阐述了建设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必要性,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特点,在对全寿命周期各阶段RAMS工作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从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4个方面创建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并在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对RAMS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在轨道车辆产品中的应用具有推动性作用,对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船舶设备遭受强冲击作用时,能够承受的加速度和相对位移幅值都很小,采用隔振器和限位器均不能满足抗冲击要求,此时需要特殊的耗能元件,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基于将传统的隔振抗冲元件和新型耗能装置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抗冲击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液耦合冲击耗能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各参数(运动传递比和气腔有效横截面积)对抗冲击性能(绝对加速度幅值和相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与线性隔离系统相比,冲击耗能器能够耗散部分冲击能量,提升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冲击耗能器的参数影响分析为新型耗能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该文介绍了东莞市环莞快速路(成才路至常虎立交段)的方案设计的特点。根据现况的不同建设条件,对道路的平、纵、横断面及立交结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快速路的设计理念,对以后其他快速路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8.
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某公路软基处理试验段采用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弱地基。通过对表面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格栅应变每的测试资料的分析,确定试验段的加固效果,从而确定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法作为该段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9.
140.
路用沥青聚合物改性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沥青的聚合物改性方法分物理共混和化学共混。本文介绍沥青的了聚合物反应改性的化学基础和各种改性反应。热塑料弹性体SBS反应改性所得路用改性沥青的性能优良。我国以该反应改性技术建设的5万吨/年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即将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