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1篇 |
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3篇 |
综合类 | 55篇 |
水路运输 | 157篇 |
铁路运输 | 102篇 |
综合运输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
为了使铁路货车制造满足绿色化的制造模式,对铁路货车中梁四联钻机床进行了绿色化的技术改造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柔性系统的技术改造、排屑系统的技术改造和绿色度的综合评价,达到了缩短生产周期和清洁生产的制造模式,满足了绿色制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超导电动悬浮(EDS)磁浮列车悬浮架的悬挂方案,分析了超导EDS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既有悬浮架的悬挂系统技术特征,提出了一种多级悬挂系统优化方案,从理论上推导了多级悬挂车辆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与数学工具MATLAB/Simulink搭建了超导EDS磁浮列车动力学联合仿真框架,分析了超导EDS系统的磁力特性;将计算得到的电磁力组建成一个查找表,利用SIMPACK分别构建了既有悬挂方案和多级悬挂方案下3车体和4悬浮架的三编组超导EDS磁浮列车机械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建立了电磁力查找模型,通过SIMAT模块将查找表与机械动力学模型耦合,并通过联合仿真对比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条件下不同悬挂方案的超导EDS磁浮列车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方案相比,采用多级悬挂方案时列车悬浮架和车体的振动响应明显减小,二者振动加速度峰值降幅均达到50%以上,车体振动加速度均小于1 m·s-2,车体各向平稳性指标基本保持在2.5以下的优秀水平,证明采用多级悬挂方案可以改善列车运行时的动力响应,提高车辆整体的乘坐舒适性。研究工作可为超导EDS磁浮列车的悬浮架方案优化设计和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4.
65.
为了研究搁浅船舶的打捞, 计算了船舶扳正过程中搁坐力和纵倾角的变化, 分析了船舶舱室内的自由液面在搁浅船舶扳正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搁浅船舶的受力特点, 建立了其力学模型。针对传统搁坐力计算方式的缺点, 利用GHS软件模拟搁浅船舶的扳正过程, 并以某搁浅船舶为例, 求解该过程中各搁坐点的搁坐力、总搁坐力、横倾角和纵倾角。通过仿真模拟, 比较了船舶不同搁浅状态的扳正过程, 分析了搁坐点位置、吃水、船体型线和船舶重力分布对搁浅船舶受力和姿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搁坐点位置相对分散或船体吃水较深时, 船体的纵倾角变化相对较小, 变化量为其他类型的0.1%~2.0%;搁坐点关于船舯非对称产生的总搁坐力变化量相对搁坐点关于船舯对称产生的总搁坐力较小, 前者变化量为后者的35%~65%;舱室内自由液面的存在加大了搁浅船舶打捞的难度, 因此, 在制定打捞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其影响; 施工过程中也应控制搁浅船舶翻转的速度, 避免阻碍扳正工作或对船舶产生进一步的破坏。 相似文献
66.
海水环境中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近期编制的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IJ275-2000)有关防腐蚀耐久性设计及混凝土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67.
68.
结合新长线配合施工和宁启线勘测设计的实践,总结了平原地区铁路设计的特点、经验和教训,提出今后在勘测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提高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