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5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利用普通光路,改变参物角、调整全息干板角度,实现一张全息干板两次曝光、两次成像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全息台上,通过改变参物角、调整全息干板角度,在一张干板上,成功地拍出了两次曝光的全息图,并再现。能否一张干板多次曝光,记录更多的信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3.
为实现钢筋混凝土(RC)双层桥梁排架墩的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提出将上层桥墩设计为装配式摇摆-自复位(RSC)结构,下层桥墩设计为装配式承插连接,但不发生摇摆反应的双层桥梁排架墩。给出新型排架墩中无黏结预应力筋、耗能角钢等的设计方法。以甘肃省洛塘河大桥非规则双层排架墩为原型,建立普通RC与新型RSC两种双层排架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并结合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完成的RSC排架墩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完成RC与RSC排架墩模型在40条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2种排架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RSC排架墩上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略大于普通RC排架墩的上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但RSC排架墩下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仅为普通RC排架墩下层桥墩最大层间位移角的47%;RSC排架墩上、下层桥墩层间残余位移角仅为普通RC排架墩上、下层桥墩层间残余位移角的2%左右;RSC排架墩可显著降低下层桥墩的地震剪力需求,无黏结预应力筋应力保持弹性,耗能角钢易屈服耗能但未拉断,验证了所建议的双层桥梁排架墩地震损伤控制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4.
阻尼表征结构振动中的能量耗散,在工程上通常采用阻尼比为常数的粘滞阻尼模型描述,而大量结构动力实测表明阻尼比与位移反应幅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该文建立了位移相关粘滞阻尼模型,定义为体系初始阻尼比与当前时刻最大位移对应阻尼比的线性组合,是一种时变阻尼。就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表明在阻尼比取为位移相关粘滞阻尼比平台值的条件下,常阻尼比的粘滞阻尼单自由度系统与位移相关粘滞阻尼单自由度系统的地震反应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5.
56.
探讨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的客户信用评估。从众多客户信用度影响因子中选择一些探索性变量,建立了相应的关联性测试模型。描述了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的具体算法以及相关概念,如期望信息、信息增益等,然后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对客户信用进行了测试评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类树模型具有较低的错误分类率和较好的灵活性,但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较高,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57.
58.
针对桥式抓斗卸船机出现的钢丝绳散股问题,从钢丝绳缠绕系统设计、钢丝绳制造质量、安装方式、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对策。经过整改后,可大幅减少桥式抓斗卸船机出现的钢丝绳散股现象,提高卸船机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钢筋混凝土空心墩延性变形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纤维梁柱单元建立钢筋混凝土空心墩滞回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讨论纵筋配筋、壁厚、混凝土强度、剪跨比等因素对空心墩延性变形能力影响。研究表明:对剪跨比大于7.0的高墩,提高纵筋配筋率可有效增强其延性变形能力;而对于剪跨比小于5.0的中低墩,提高纵筋配筋率对其延性变形能力不利;在轴压比和纵筋配筋率一定情况下,空心墩壁厚对其延性变形能力影响不大,而保持轴力和纵筋配筋量不变时,增大壁厚可有效增加中低墩延性变形能力;且在固定轴力下,增大混凝土强度对提高中低墩延性变形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