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221篇
综合类   152篇
水路运输   75篇
铁路运输   81篇
综合运输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通过电磁阀及颤振算法建模,验证颤振算法的电磁阀控制可行性;以MicroAutobox&RapidPro为平台,对不同颤振参数、不同波形及在不同温度下,对电磁阀建压影响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3.
64.
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基于动态调控的城市交通治堵方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首先,阐述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原理;其次,以东葛园湖路为例总结南宁市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该区域干线路网相对发达、干线流量相对集中甚至产生局部拥堵的特点,南宁市交管部门试点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通过构建虚拟封闭区域及其外部干线节点反馈门系统,对封闭区域内部进行动态车流监测,经系统平台算法直接生成信号调控方案反馈至外部干线节点,实现通过时间调控进而均衡车辆空间分布的效果;最后,实践结果表明,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南宁市晚高峰时期驶入、驶出区域的车流量,使区域交通同拥堵指数得到明显下降,区域交通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5.
66.
基于准静态下的三维轮对脱轨分析模型,推导轮对脱轨临界状态下的力学平衡方程,建立同时考虑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轮对稳态脱轨评价方法。采用Shen-Hedrick-Elkins非线性蠕滑理论充分考虑轮轨蠕滑力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旋蠕滑率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与安全域影响明显,若忽略自旋蠕滑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的轮对脱轨安全限值则偏大,使脱轨安全性评价标准变宽松,对车辆脱轨的评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摩擦系数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轮轨间的摩擦系数对车辆脱轨安全性有利有弊,轮轨间过低的摩擦系数也可能引发车辆脱轨,在确定合理的轮轨摩擦系数时应注意权衡车轮爬轨脱轨与滑轨脱轨。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TCN标准(IEC61375-1)中多功能车辆总线MVB通信协议的研究,利用通用逻辑芯片FPGA技术、USB通讯技术、嵌入式Linux系统及Python语言开发技术等,设计了MVB仿真与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MVB通信协议的编码和解码功能,实现了对MVB多功能车辆总线的仿真;通过对总线波形的实时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MVB多功能车辆总线的检测。  相似文献   
68.
现阶段有关网约车动态定价的研究主要是从司机和平台的角度出发,借助排队论、生灭过程等方法描述司机的运行状态,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特征关注较少,同时也没有考虑乘客方的自主议价权力。本文采用动态匹配描述网约车市场中乘客与司机的匹配过程,通过构建动态匹配模型描述短时间内市场变化的影响,采用需求与供给函数描述乘客和网约车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平台利润最优模型和社会福利最优模型;然后提出乘客议价影响因子并依据现有数据确定其在市场运行不同时段的函数,将影响因子引入已建立的模型得到修正后的动态匹配模型和定价模型;最后设置算例验证模型可行性,探讨价格变化对市场的作用,分析乘客议价对动态匹配网约车市场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随着价格变化因子倍数的增加,社会福利、平台利润和匹配量先增后减,在倍数为2.0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倍数为1.3时匹配量达到最大。对比分析发现,乘客议价将推动市场向供求平衡移动,同时增加网约车市场高峰时段的平台利润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69.
70.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