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0篇
综合类   44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西部开发的战略角度分析西部公路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策略并提出了解决资金缺口的办法。  相似文献   
22.
西江运输通道对产业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经济可接近理论作为工具,对运输通道与产业带的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通过对公路货运中政府、道路运营者、运输商及其后相关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按现有环境下管理方与运输商之间超限运输治理的博弈,提出超限治理过程中对治理策略的选择应着力降低治理成本,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方的治理激励.  相似文献   
25.
信息化是现代交通发展的特征之一.信息化作用对道路交通配流的影响分析是智能交通的基础.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交通出行效益、交通量代替作用、理想信息化状态下交通流分布特点以及信息化水平、质量与信息接受水平对配流影响等多角度,将信息化对交通流分布影响进行了机理分析,并提出了在配流过程中考虑信息化因素的建模思路,为进一步量化信息因素对交通的影响作用,实现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党晓旭  许甜  王元庆 《公路》2011,(10):123-129
对现有农村公路布局理论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农村公路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村公路规划方法,并着重分析了规划要点和工作机制安排.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28.
针对OD数据拟合问题,进行了交通数据分析可视化优化研究。以TransCAD为信息化平台,通过AutoCAD图形件建立GIS数据分析图,提出了批处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9.
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减少公交延误,发挥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作用,分析了公交优先进口道的工作流程、车辆到达流量、通行能力、预信号区使用条件,提出了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车辆到达流量与通行能力匹配的优化模型与设置方法,建立了锯齿形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适宜的交通条件,提出了进口道主信号与预信号协调配时,与车辆流量适宜的候驶区长度确定的方法,计算了公交优先进口道设置前后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延误。发现给定条件的城市主干道公交进口道优先可以使公交车的平均延误减少3.7S,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增加1.4S,所有乘客平均延误减少2.4S。  相似文献   
30.
马书红  王元庆  周伟 《公路》2007,(12):93-97
我国当前正处于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时期,明确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和发展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作用。基于农村公路的经济学属性,从当前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了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发展观;结合农村公路作用机理和作用过程,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公路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今后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和主要对策措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今后区域公路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