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评价道路水泥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在分析BP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BP神经网络模拟道路水泥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各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方法。根据道路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实际工况,建立了3个输入节点、4个输出节点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9组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相接近,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准确的评价道路水泥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万向节运动特性的解析分析为例,简介了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这种方法简捷、清晰,且可得出普遍性结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运动分析法.  相似文献   
23.
搅拌功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类比法或经验公式计算搅拌功率的不足,应用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法,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搅拌功率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为平均近似值。  相似文献   
24.
搅拌机参数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物料状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将这一动态过程定量化是工程界长期遗留的难题之一。笔者对搅拌过程的模拟问题进行了思考[1~3]。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理论上给出搅拌机械参数的优化方法。以立式单轴强制搅拌机为例,见图1。设搅拌室工作容积为Ω,圆柱壳体的内壁半径为R1,安装叶片的旋转轴半径为R0,取空间圆柱坐标系(Z,r,φ),其坐标原点O在底面圆心处,Z轴与圆柱壳体的几何轴线重合,方向向上,则搅拌室工作腔的数学描述为{0相似文献   
25.
当以粘湿物料为工作对象时 ,铲土运输、农田耕作、装卸等机械存在严重的物料粘附问题。这不仅要降低机械的生产率 ,而且要增加作业时的阻力。例如 :挖掘机作业时 ,挖斗的粘附积土量可达其额定容量的2 0 %~ 2 5% ,导致生产率降低 2 0 %~ 30 %。因此 ,这就要求人们进行减粘降阻的研究。2 0世纪 6 0年代 ,美国曾在农用犁表面采用气体润滑 ,气孔的面积占犁表面积的 2 %~ 3%。 2 0世纪 70年代 ,前苏联为在推土机和铲运机上采用这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气体润滑的 T- 150 K推土机的铲刀尺寸为 2 .8× 1m,可用于切削各类土壤 ,1977…  相似文献   
26.
针对混凝土强度破坏常发生在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的情况,指出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用新的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界面区的结构和性质,可提高混凝土性能。剖析了二次搅拌的机理,并与传统搅拌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次搅拌改善了混凝土界面的微观匀质性;减少了水泥颗粒的团聚现象,提高了水化程度;改善了混凝土界面区的水化物分布状态,综合提高了混凝土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27.
为了给铣刨机行走系统参数匹配提供参考,以CLG563铣刨机为研究对象,对铣刨机行驶作业阻力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对铣刨机作业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铣刨机的行驶阻力、铣刨扭矩和后桥垂直力都随铣刨厚度和行走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铣刨机行驶阻力主要是由铣刨过程中铣刨转子的水平切削分力产生,由地面附着条件产生的滚动阻力占行驶阻力的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28.
比较不同搅拌参数下,双螺旋轴搅拌机对C60高强度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双螺旋轴搅拌机与其它机型对高强度混凝土搅拌性能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搅拌工艺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在C60高强混凝土搅拌试验中,若使用双螺旋轴搅拌机和双卧轴搅拌机,采用先拌水泥砂浆法,所得混凝土的宏观匀质性和微观匀质性均较好,但使用双卧轴搅拌机的高性能混凝土平均抗压强度更高,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离差系数、砂浆密度相对误差及粗骨料质量相对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29.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改善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泥质量比(用量,下文同)为4%的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通过分析振动搅拌条件下不同位置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变异系数,确定搅拌时间、湿拌时间、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的合理取值与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对3%、4%和5%水泥用量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条件下,搅拌时间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次之,湿拌时间的影响最小,并且随着各搅拌参数取值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且变异系数降低;在选用合理搅拌参数的基础上,振动搅拌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强度指标,但随着水泥用量增加,振动搅拌混合料的强度提高率降低;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20.7%,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16.1%,强度变异系数降低约40%;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强度都明显高于悬浮密实型,但振动搅拌对悬浮密实型混合料更为敏感,强度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龙源电厂场区道路工程中,上硬下软结构边坡破坏特征和加固措施,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对此类坡体结构坡体变形及坡体应力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此类边坡变形特征和加固措施。结果表明:①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以及上部硬岩结构面的发育是坡体变形失稳的主要内在因素。坡体开挖后临空面的形成是坡体变形失稳的必要条件;②为防止坡体结构为上硬下软的边坡破坏,必须加固软岩,防止软岩变形,稳固坡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