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1篇
公路运输   370篇
综合类   90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1.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的累积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循环累积变形特性,将其等效为静力蠕变过程,采用拟静力的方法,建立了弹塑性的循环蠕变模型并提出了计算方法。以桶形基础为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的累积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12.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ound an infinitely long cylindrical cavity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subjected to harmonic plane dilatational waves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elastic half-space were obtained by a complex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potential function and multi-polar coordinate. The steady state Biot‘s dynamic field equations of porous elastic solid with a viscous liquid were uncoupled into Helmholtz equations via given potential functions. A circular cavity with large radius is used to replace the straight boundary of the saturated porous elastic half-space. The stresses and pore pressur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complex functions in multi-polar coordinates with certai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solid matrix and the fluid matrix. The approximate solutions were compared to existing numerical solutions. Then the variation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pore pressures concentration on boundaries of the cavity were discussed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given numerical example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used is useful and efficient to the scattering an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plane dilatational waves in saturated porous elastic half-space.  相似文献   
513.
王建华 《铁道车辆》2000,38(7):28-29
振动时效技术在国外被称为振动消除应力技术(VSR),它是消除金属结构中残余应力的一种新方法.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证明:振动时效不但可以提高铸件或焊件的尺寸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降低和均化焊件的残余应力,减少焊接裂纹,有效地提高焊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14.
潮汐数值预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预报精度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本文试图将传统的潮汐数值预报模式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来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文章建立了一种神经网络系统,采用潮汐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作为网络输入,潮位观测资料作为输出,用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明显地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515.
电子商务前景诱人,企业电子商务蓬勃开展,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更是炙手可热.互联网上有无数的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使自己的网站脱颖而出?怎样在强手如林的互联网上争得一席之地?说到底,也就是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怎样构建?如何推广?文章就以上问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16.
韩贺庚  申志军  皮圣 《隧道建设》2017,37(12):1564-1570
目前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存在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施工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蒙华铁路隧道工程实践为依托,从建立监控量测信息化平台、大断面开挖及初期支护早封闭施工、提高硬岩地段隧道光面爆破水平、确保隧道支护结构质量等方面总结蒙华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即"一强化(强化量测)、二紧跟(钢架紧贴掌子面、仰拱紧跟下台阶)、三超前(超前预报、超前加固、超前支护)、四到位(工法选择到位、支护措施到位、快速封闭到位、衬砌质量到位)";并重点介绍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情况,包括湿喷机械手、自行式仰拱长栈桥、新型二次衬砌台车工装、马蹄形盾构、预切槽设备、悬臂式掘进机等的应用和创新;为全面统筹全线路隧道施工技术管理及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形成示范效应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17.
为解决两邻近基坑同时开挖围护结构支护问题,依托青岛地铁3号线双山站1号出入口基坑及与其邻近的凯德商业建筑基坑工程,针对两基坑同时开挖且两基坑间雨水暗渠无法迁改的情况,提出一种类似双排桩支护结构形式,并辅以对拉杆体、竖向锚索和斜向锚索等,形成似双排桩+锚索支护体系。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支护体系中单排桩稳定性、双排桩整体滑动和抗倾覆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并现场监测基坑变形。结果表明:基坑稳定性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现场监测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7.20mm,地表最大沉降为5.26 mm,说明在两邻近基坑同时开挖时的似双排桩+锚索支护体系可行。  相似文献   
518.
为解决在不影响既有桩基建筑物安全条件下保证盾构法隧道正常施工问题,以深圳地铁9号线大鹿区间盾构长距离连续切削群桩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实测分析,研究盾构切削穿越桩基对地表沉降和桩基的影响,分析推力、扭矩等施工参数以及沉降监测数据,总结盾构切削穿越桩基时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筑物沉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切桩时刻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比例较大;2)桩基的数量、直径或位置不同时的地层响应各有不同的特点;3)合理选取施工参数需要综合考虑桩基情况和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19.
为了获得北京地区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的实测资料,并分析不同布置下双线盾构隧道引起的沉降特征,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为依托,分别在双线盾构区间隧道的平行段和交叠段设置分层沉降监测断面,研究盾构施工引起的不同深度处地层沉降规律。分析表明:北京典型地层不同深度的沉降槽曲线可用高斯分布来描述,沉降槽宽度随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不同深度处,盾构到达监测断面前、超过监测断面1倍埋深距离、后期沉降这3部分大致各占总沉降的1/3;对于双线交叠盾构隧道,当先开挖下面的隧道再掘进上面的隧道时,沉降槽整体变深;北京典型地层条件下(地下水位以上),不同深度处沉降槽对应的地层损失率基本不变;施工中,盾构停机会使地层损失率和沉降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20.
为了解决软土城市开展国内首条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遇见的技术难题,从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等级的确定、勘察的重难点、勘察方案、高流变性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按现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3.0.8条文及说明、7.3.5条文分别确定软土地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探孔深度,结果往往会偏于保守、安全,势必会造成勘察工作量浪费问题;2)在第四纪松散海相沉积软土地区建设类矩形盾构隧道,按中等复杂场地控制勘探孔间距,以分别进入隧道底以下不小于2H(一般性孔,H为隧道高)、3H(控制性孔)控制勘探孔孔深是经济合理且满足工程需求的;3)本工程勘察方案对今后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程勘察及相关勘察规范标准修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