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187篇
综合类   181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189篇
综合运输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302.
根据小桥涵基础不同埋深试验,以及对试验观测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季冻区公路小桥涵基础埋深计算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303.
日本的多多罗大桥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大的斜拉桥,针对该桥做了两种拉索锚具足尺试件的疲劳试验,以便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还介绍了梁式锚、柱式锚的疲劳试验及拉索的弯曲疲劳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04.
某三轴载货车在实际行驶时,出现了转向沉重、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一、二桥轴荷相差大造成的。为了彻底解决双前桥轴荷不一致造成的影响,根据工程实际经验,本文利用一种轴荷计算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车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简单而有效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车辆的实测轴荷与理论计算值一致,且一、二桥的轴荷几乎相等,此方法的应用为同类车型的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05.
两种类型踏面的车辆与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应的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分别对锥形(TB型)和磨耗形(LM型)踏面车辆与轨道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理论仿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LM型跳面有利于车辆动态曲线通过;TB型踏面对提高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有利;两种类型踏面车轮对车辆在直线轨道上的平稳性差别甚小。  相似文献   
306.
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可避免事故或减轻事故损失 ,文中针对汽车行驶中出现的不同紧急情况 ,分别说明了处理措施 ,并总结了应急驾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307.
郭陕云 《隧道建设》2010,30(6):621-624
文章指出隧道工程技术方法分类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法则基本概念的混乱和缺乏,二是施工技术分类不统一、不完善、不科学。列举其现象,分析其原因,认为有必要厘清、改进、补充和创新。分析隧道工程技术法则的历史沿革及要义,重点将非盾方式构筑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历史分为矿山法技术时期、新奥法技术时期、再度创新的技术时期,阐明各时期技术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方法要点及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创立隧道暗挖“无盾技术”新概念;将其技术法则归结为“全面环保的准则,须要预行的措施,因地制宜的方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及早实现支护闭合,完善的承载结构”6个方面。最后按照技术方法分类统一属性的原则,给出了《隧道工程常见建造方法一览表》,与诸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08.
针对摆式列车倾摆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应用不同的辨识方法对倾摆伺服控制系统进行辨识,并对各种方法辨识结果进行比较。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考虑倾摆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时,神经网络方法能很好地辨识出倾摆伺服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解决倾摆伺服控制系统辨识中的非线性问题,而其它方法较差。  相似文献   
309.
为研究软弱黄土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 优化黄土隧道设计理论, 以西宁过境高速公路某黄土隧道为依托, 选取杂填土段、深埋段和浅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场测试, 从支护受力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计算方法以及对比验证等方面, 对围岩与初支接触压力、初支与二衬接触压力及二衬和仰拱混凝土的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拱顶、拱肩处的压力值较大, 是黄土隧道最危险的部位, 容易发生坍塌; 围岩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 现有方法在计算黄土断面围岩压力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深埋段围岩压力稳定时间最短, 浅埋段次之, 杂填土段时间最长; 软弱黄土隧道“新奥法”原理指导下, “强初支, 弱二衬”设计理念的采用, 使二衬荷栽承担比例控制在11%~36%范围内, 充分发挥了初支对围岩变形的抑制作用, 二衬仍作为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310.
利用web服务技术把已有的CORBA系统封装起来并向外界提供服务时,在服务端处理和响应客户端发送过来的SOAP消息、进行CORBA系统服务调用,并能向客户端返回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