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05篇
综合类   87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58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针对目前国内发动机多平台共线生产节拍设计参考性低的问题,对节拍设计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基于不同产品装配所需动作时间总和的方式设计节拍,改变了节拍的计算方法;根据生产故障和超载情况,优化区域内易超载工位前后布置形式降低生产节拍,对区域间易超载区域采用并联形式和区域节拍递进原则,减少非正常生产间隔。实际应用表明,利用该优化方法可达到多平台共线生产和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2.
美国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装备的研制、改进情况,指出在现代战争中发展红外与搜索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性,通过探讨几种红外与搜索系统的性能及其特点,论述美国机载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3.
通过水泵性能研究,在不同工况下,电机、自动变速器、取力器动力匹配计算,研究纯电动环卫车水泵与底盘动力匹配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4.
新型钢铝复合接触轨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应用于北京地铁10号线的ASS5100型钢铝复合接触轨的设计,主要从钢铝复合接触轨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电气、机械性能的计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55.
锦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环城生态圈建设的开山之作,对推动成都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引领作用。该文全面介绍了成都锦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水工程设计思路及内容,提出湖泊设计应根据湖泊本身的条件准确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强地确定各项工作内容、组织各项设计工作,是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6.
对青藏铁路清水河DK1 047+000段原状冻结砂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采用Tablecurver3D数据处理软件对阻尼比试验结果进行三维曲面生成,结果表明:当试验温度为-0.6~-10℃、围压为0.1~0.5 MPa、荷载振动频率为1~5Hz条件下,原状冻结砂土阻尼比分别与温度和加载频率呈单调增函数和单调减函数的关系,随围压的变化其值较为分散.阻尼比随温度和围压的综合作用呈片状微卷上升趋势,其中温度影响较为显著;温度—围压—阻尼比三维曲面为单调递增曲面;在频率和围压的综合作用下,阻尼比曲面近似呈螺旋上升状  相似文献   
257.
为研究路堤下涵洞的沉降特性,对某路堤下涵洞的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出涵洞断面的沉降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吻合较好.涵洞基础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的影响最大,当弹性模屠从40 MPa降至5 MPa时,涵顶沉降值增大4.39倍,其他材料的弹性模量对涵顶沉降不敏感.回填土和地基土的泊松比对涵顶沉降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58.
粉砂土的工程性质及路基施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粉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粉砂土路基的合理施工工艺,在嫩江流域选取了3处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并结合齐泰公路工程实际铺筑了4种压实厚度的试验路,分析总结了粉砂土路基合理的压实厚度和压实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嫩江流域粉砂土细粒组含量多的,其最大干密度大,内摩阻力小;配备合适的施工机械,30 cm的压实厚度不仅能够满足路基压实质量要求,还可加快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259.
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后土体中会产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进而对基坑周边的邻近结构物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及结构物的正常使用.设计了轴向加载和基坑开挖作用下单桩和群桩的模型试验,支护结构设定为悬臂式地下连续墙,选取不同工况分析了在轴向荷载和土体位移共同作用下桩基础的位移和弯矩的变化,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础的弯矩与位移同时受到竖向荷载和土体变形的影响,随着竖向荷载和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单桩和群桩的弯矩和位移均增大,桩基础中前桩对后桩有明显的遮拦作用,在邻近建筑物密集的地区施工基坑,可采用在基坑与建筑物之间增设围护桩的方法来增加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60.
提出了一种具有3层控制结构的车辆道路环境感知与预警系统,其中主要包含前向碰撞预警和自适应前照灯两个模块.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增强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并在危险时发出碰撞预警,显著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